第四单元复习学案

2023-09-23

第四单元复习学案 篇1

  第四单元复习学案 (鲁人版必修二)

  原创:     山东省庆云县一中 刘士恩             

  一、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麂皮(    )  门闩(    )   噩梦(    )     怂恿(        )  游说(    ) 

  美姬(    )  鲰生(     )  戮力(     )    瞋目(    )      刀俎(    )

  杯杓(    )   绮罗(    )    旖旎(      )   青睐(   )     行头(     )

  寒碜(     ) 褶皱(    )   锱铢(       )   冗长(    )     冥合(     )

  二、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沛公军霸上(              )

  2.项伯杀人,臣活之(           )

  3.吾得兄事之(                  )

  4.范增数目项王(                )

  5.素善留侯张良(              )

  6.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

  7.沛公欲王关中(             )

  8.距关,毋内诸侯(               )

  9.籍吏民,封府库(               )

  10.刑人如恐不胜(               )

  11.道芷阳间行(            )   

  12.旦日飨士卒(            )

  13.谁为(    )大王为(      )此计者

  14.秦时与臣游(           )

  1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16.臣请入,与之同命(                    )

  17.故(     )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

  18.再拜献大王足下(          )

  19.会其怒,不敢献(          )

  20.哙遂入,披帷西向立(         )

  三、填空

  1.项庄舞剑,           

  2.人方为刀俎,          

  3. 大行不顾细谨,                 

  四、 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字)

  1.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2.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3.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4.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5.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6.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7.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8.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9.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10.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11.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12.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13.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五.小说知识和阅读

  1.小说三要素       、       、       。

  2.情节六要素      、       、       、      、       、       。

  3.《套中人》中的别里科夫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4.《项链》中的玛蒂尔德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5.阅读下面的小小说,回答后面的问题(15分)

  鞋匠的绝招

  郊区开往市区的无人售票公交车上,车门开了,一大群赶着上班的人和挑着担子背着包袱的外地小商贩蜂拥着挤上车来,投币声和刷卡声嘀嘀达达响成一片。喇叭里,电子女人字正腔圆但全无感情色彩的念叨着:本车为无人售票车,请自觉刷卡或投币……

  该上的上完了,关车门。司机冲一个小个子乡下人喊:“请自觉投币!”

  小个子理了理肩上挎的小木箱,把手中的木凳往地上一放,坐下,很反感地盯了一眼司机,想说什么,但忍住了。从他衣服上闪闪发光的黑色油痕和他随身携带的板凳和木箱我们看得出,他是一个鞋匠。

  司机并没因他的反感而放过他,嘴里又说了一声:“大家没有投币刷卡的,请投币刷卡。”

  嘴里说是大家。但眼睛只盯着鞋匠。鞋匠有些不自在了,他扬起头对司机说:“我投了的。”

  “投了怎么没听见响呢?”

  “是纸币!”

  “哼,纸币,你们这些乡下人……”

  司机冷笑着摇摇头,开始发动车子,准备出发。

  这时,出乎他预料的一幕出现了,那个看起来一巴掌打不出三个屁的小个子乡下男人突然跳起来说:“乡下人怎么了?乡下要就该被怀疑?乡下人给钱坐车还要看你的白眼?”

  司机出乎预料的遭到反击,有点懵了,他把车熄了火,扯下手套,回过头准备认真地和鞋匠吵一架。他说:“乡下人怎么了?乡下人了不起?乡下人坐车可以不给钱。你看你们那伙子人,上七八个人,投一两个硬币,还有五毛甚至一毛的。我还冤枉了你们不成?”

  鞋匠说:“别人买不买票我不知道,我投了币买了票,你就不能冤枉我!”

  车上赶着上班的人们开始鼓噪,司机觉得吵下去没意思,就转身准备继续开车,嘴里却有些不甘地说:“你投没投,只有天知道了!”

  说罢,戴上手套,吹起口哨,准备开车。他的表情激怒了刷鞋人,鞋匠蹭地钻到驾驶台前,一把抢下车钥匙,大叫着:“天知道,今天就要让天知道,把钱箱打开,验钱!”

  司机仿佛是遭到小鸡突然袭击的老鹰,一下子没回过神来。待他反应过来之后,马上恢复了鹰的本色,从工具箱中取出一把铁扳手说:“钥匙拿来!要不,老子把你当抢劫犯给收拾了。”

  鞋匠两眼血红瞪着他说:“你今天就是打死我,也要把这事搞清楚!”

  车上的人们来劝架。有劝司机忍口气把扳手放下的,有劝鞋匠想开些把钥匙交出来的。更多的人,则是因为上班快迟到了,焦急地跺着脚说:算了,我再投一元钱,求求你们,开车了吧!

  鞋匠梗着脖子说:“今天一定要开箱,看看我到底投钱没有?”

  不一会儿,110来了,警察对鞋匠说:“就算你买了票的,别闹了,行不?”

  鞋匠梗着脖子说:“不行!得开箱!”

  司机扳手握得紧紧的,但当着警察的面又不敢有所作为。急着上班的人都坐别的车去了,只剩几个不太急的人在车上看热闹。

  警察没办法,就对司机说:“你就把钱箱打开吧!遇上这犟人了,你还真没办法。”

  司机说:“钱箱贴了封条的,只有公司的财务人员能打开。”

  警察给公司打了电话,半小时过后,公司一个经理和财务人员赶来了。经理说:“这不是瞎胡闹吗?这么一箱钱,你就能认出你那一块?”

  鞋匠从口袋里扯出一个牛皮纸做的钱包,里面整整齐齐的排着几张一元面额钞票。他说:“你查,里面保准有一张钱像这些钱一样,左上角有一小块黑胶布。”

  经理从钱箱里果然找出一张左上角贴着一小块黑胶布的钱,说:“对,是有这么一块。好了,我宣布你是投了币的。”

  鞋匠梗着脖子一下子软了,他得意地冲司机一扬头说:“听着,是……投……了的!”声音中竟带有几分哽咽。

  车继续开,我蹭到鞋匠旁边坐下,问他:“你咋想出这招的。”鞋匠说:“如果你遭到怀疑和挨白眼的次数和我一样多的话,你也会想出来的。”

  “你可是毁人民币啊!是违法行为!”

  “不碍事,能抠掉,一抠就掉!”

  鞋匠一面说着,一面很认真地抠下一块,给我做示范。

  这时,又一站到了,又一大群人涌了上来,司机想说几句什么,喉头动了几下,但终于什么也没

  说出来。

  (1)小说开头一段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2)概括刷鞋匠的性格特征。(5分)

  (3)小说反映了一个怎样的社会问题?读后你受到了什么启示?(6分)

  第四单元复习学案参考答案

  一、注音

  麂 (jǐ)皮    门闩(shuān)     噩 (è)梦        怂恿(sǒngyǒng)     游 (shuì)说

  美姬(jī)     鲰(zōu)生       戮 (lù)力       瞋(chēn)目         刀俎(zǔ)

  杯杓(sháo)   绮 (qǐ)罗       旖旎(yǐnǐ)      青睐(lài)          行 (xíng)头

  寒碜(chen)   褶 (zhě)皱      锱(zī)铢(zhū)   冗长(rǒngcháng)    冥(míng)合

  二、解释

  1.沛公军霸上( 名词活用作动词,驻军。)      2.项伯杀人,臣活之(使动用法,使……活)

  3.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用对待兄长的礼节) 4.范增数目项王(名词活用作动词,使眼色 )

  5.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与……交好,与……友善  )

  6.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动用法,使……跟从)

  7.沛公欲王关中(名词活用作动词,称王)

  8.距关,毋内诸侯(“内”通“纳”,使动用法,使……进入 )

  9.籍吏民,封府库(名词活用作动词,登记。)  10.刑人如恐不胜(名词活用作动词,用刀割刺)

  11.道芷阳间行(名词活用作动词,取道。)    12.旦日飨士卒(犒劳 )

  13.谁为(介词,替 )大王为(动词,出 )此计者

  14.秦时与臣游(结交,往来 )              1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道歉 )

  16.臣请入,与之同命(副词,谦语,请允许我。)

  17.故( 特意 )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意外的变故 )

  18.再拜献大王足下( 两次 )               19.会其怒,不敢献( 正赶上 )

  20.哙遂入,披帷西向立( 向西  )

  三、填空

  1.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

  2.人方为刀俎, 我为鱼肉

  3. 大行不顾细谨, 大礼不辞小让

  四、 翻译下面的句子

  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平时与留侯张良友善。

  2.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张良这时候跟从沛公,项伯于是连夜骑马到了沛公的军营,私下里会见张良,把事情全部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

  3.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其他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了。

  4.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秦朝的时候项伯与我交往,他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

  5.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之所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6.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第二天沛公使一百多人马跟从他来拜见项王,到了鸿门,向项羽道歉说。

  7.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屡次给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带的玉玦来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

  8.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常是在沛公身上啊。

  9.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樊哙于是进去,撩开帷幕向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王,头发向上竖起,眼眶都要瞪裂了。

  10.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唯恐不能杀尽,惩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天下人都背叛了他。

  11.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12.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谦让。现在人家正好像是切肉用的刀和砧板,我们好像是砧板上的鱼肉,还告辞什么呢?

  13.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夺取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都要被他俘虏了!

  五、

  1.小说三要素 人物  、 情节  、 环境  。

  2.情节六要素 序幕 、 开端 、  发展 、  高潮 、 结局 、 尾声 。

  3.《套中人》中的别里科夫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别里科夫是一个保守、反动、扼杀一切新思想的典型形象。

  4.《项链》中的玛蒂尔德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玛蒂尔德是一个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小资产阶级典型形象。

  5.(1)环境描写(或社会环境描写)(2分) 

  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两个主要人物的出场提供一个平台。(2分)

  (2)诚实、自尊、机智、宽容、果敢(每点1分)

  (3)城市普遍存在歧视乡下人的问题。(3分)

  不论什么人,只要自身行得正,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捍卫自己的权利和尊严。(3分)

第四单元复习学案 篇2

  班级              姓名          

  1、20世纪80年代苏联进行了           改革,经济上提出社会经济发展的         ,没有收到预期效果;政治上提出了“       、              ”思想,导致苏联思想界极端混乱;主张从“           ”向“           ”过渡,削弱了苏共的领导地位。结果改革失败,导致              。

  2、苏联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力图阻止联盟的解体,发动了“            ”事件,结果失、败。1991年12月,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签署了                ,宣告成立       ,苏联解体。20世纪末,            和            ,以美苏两极对峙为主要支撑的       体系宣告结束,世界进入          时代。

  3、冲突是中东地区长期动荡的根源之一。围绕问题,中东地区的阿拉伯民族和以色列曾经进行了次战争。、是阿以矛盾的重要根源。

  4、                    的诞生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创造之一。第三次科技革命以            、               、                等为代表。

  5、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进入到了“               ”阶段。

  6、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全人类面临许多问题:     、    、    、    、    、      和恐怖主义问题等。应对的措施:            ,           ,             等。

  一、单项选择

  1. 苏联解体时,苏共领导人是(    )。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2. 苏东剧变以后,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结束,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发展的方向是(    )。

  a.单级化      b.二级化        c.多极化          d.三级化

  3.以下关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和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论述,不恰当的是(    )。

  a.社会主义仍有强大的生命力     b.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

  c.只有中国才适合走社会主义道路

  d.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局部倒退和反复,不会改变其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

  4.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    )。

  a.越南战争的结束     b.尼克松访华   c.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d.海湾战争

  5.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二战后期形成的哪一体系的结束(    )。

  a.维也纳体系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雅尔塔体系  d.布雷顿森林体系

  6.“9•11事件”后,美国以反恐为名发动的一次地区性战争是(    )。

  a.朝鲜战争       b.海湾战争     c.北约轰炸伊拉克  d.伊拉克战争

  7.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再一次证明,第一生产力是(    )。

  a.高素质的工人   b.自动化生产线    c.劳动效率        d.科学技术

  8.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下面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经济全球化只对发达国家有利         b.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弊有利

  c.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逐渐消失d.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

  9.美国波音飞机的部分发动机在英国制造,部分尾翼在我国制造。这说明(    )。

  a.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发展趋势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不平等

  c.高新科技推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   d.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

  10.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就是(    )。

  a.原子能     b.电子计算机     c.航天技术     d.分子生物学

  11.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中,有重大突破标志新科学技术革命到来的是(    )。

  ①原子能    ②电子计算机      ③微电子技术   ④航天技术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2.下列选项中,哪些不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新课标第一网

  a.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产生了一大批新型工业

  c.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d.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13.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其相同之处是(    )。

  a.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       b.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c.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d.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

  二、材料解析

  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从长远看,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为世界经济的不断增长带来活力和机遇。

  材料二: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各种联系日益紧密。人们关心的共同问题也就越来越多。如合理利用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等问题,已经被提到议事日程。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国家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根据材料一,指出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全球化使我国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3)根据材料二,指出解决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什么。结合实际,你应该怎么做?

  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些科学成果从发现、发明到应用的周期表

  项目 发动机 电话 飞机 原子弹 电视 晶体管

  周期 65年 50年 20年 5年 5年 3年

  材料二: 在过去的1xx年里,人类发明了电灯、电话电报、原子弹、电子计算机、人造地球卫星。1969年问世,1993年才对公众开放的因特网迅速发展,目前全国互联网上网用户已达3亿多。计算机网络已经把世界连成了一个“地球村”。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科技革命有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哪些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举出2例即可)

  (3)概括材料内容,说明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第四单元复习学案 篇3

  一、文化生活的“喜”与“忧”(识记)

  ⑴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表现在:①它能够满足人民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②它传播科学文化知识。③它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④它易于引导人的消费观念,推动生产的发展。

  ⑵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表现在:①有些部门和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社会效益,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②有些文化产品借消遣娱乐的名义,迎合低俗趣味。③有些媒体热衷于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

  ⑶正确态度:面对文化市场的活跃,文化产品的丰富,文化生活的繁荣,我们绝不能放任自流,而应该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正确引导,积极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

  二、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理解)

  ⑴发展大众文化的原因: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

  注意:无论什么类型、风格的文化产品或文化活动,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⑵大众文化的含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3)、怎样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1)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2)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

  (4)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让精神文化产品符合人民的利益,促进礼会的进步。

  三、在文化生活中选择(简单运用)

  *1、正确认识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

  ⑴落后文化:①含义: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②表现: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常见的有看相、算命、测字、看风水等。③措施: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⑵腐朽文化:①含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lun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②危害: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③措施: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⑶存在的原因:

  (历史原因)首先,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封建文化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传播途径)其次,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既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

  (市场经济)最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带来文化活力的同时,还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市场经济的自身的弱点,也会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等现象。

  2、奏响主旋律:文化激荡看主导(文化选择的导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1)作用: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2)地位:占据着主导地位。

  四、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理解)

  *1、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2、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为什么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4、发展先进文化为什么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1) 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决定的。

  (2)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3)这是在世界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长期共存、多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4)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文化建设就会混乱、失误、受挫,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和生命力,社会就会失去共同的思想准则。

  5、为什么说在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会妨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1)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文化的多样化。没有内容和形式上的多样性,社会主义文化就会单调、凋零、枯竭,失去吸引力和感召力。但是,思想文化越是多样性,越需要“主心骨”。

  (2)不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文化建设就会混乱、失误、受挫,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和生命力,社会就会失去共同的思想准则。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内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义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7、怎样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即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3)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4)全体人民共同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5)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五、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理解)

  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2、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3、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

  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统一、全面发展的社会。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物质基础;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指导方向。三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3、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大力发展教育、科技和文化事业。

  (3)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4)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 的重要精神支撑

  liu、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理解)

  1、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传统美德、传统道德。

  2、思想道德建设具有时代性。

  *3、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4、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信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和特征。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七、思想道德修养和知识文化修养(理解)

  1、解决思想道德冲突的重要的途径:就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知识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提高,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真正有知识文化涵养的人,也应该是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思想道德的人。

  *3、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1)首先,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2)其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3)总之,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既要重视知识文化修养,又要重视思想道德修养,二者不可偏废。

  *4、怎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公民如何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1)要不断提高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在实践中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增强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能力。

  (3)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注重道德实践。

  (4)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地位: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意义: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做出道德选择,判断行为得失,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凝结了中华传统道德的精华,又融入了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既有先进性的导向,也有广泛性的要求。

  5、我国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包容性: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识记)

  1、中华文化的独特性:(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

  (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2、中华文化的区域性: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1)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1)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中华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①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中华文化。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②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中华文化。④意义: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一、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理解)

  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简单运用)

  *1、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三、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综合运用)

  *1、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2)必要性:①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②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③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2、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四、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理解)

  (1)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作用: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3)爱国主义是具体的: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②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③在当代中国,建设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单元误区】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延续。

  2、中华文化是中国这一古老土地上孕育的文明,因此各地区文化都是相同的。

  3、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就不同。

  4、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矛盾吗?

  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一切外来文化的影响吗?

  【梯度练习】

  a组

  1.中华文化有着灿烂辉煌的历程,古代中华文化进入气度恢宏的全盛时代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望         c.隋唐时期        d.宋元明时期

  2.湖南南岳大庙有一独特现象,就是佛教和道教和谐共存。这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

  a.包容性            b.创造性           c.妥协性            d.功利性

  3.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下列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说法正确的                                                                      

  a.具有包容性和独特性   b.注重实际运用   c.展示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d.是包罗万象的

  4.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过春节各地有不同的风俗,这种风俗反映出中华文化的:                                                               

  a.差异性         b.民族性           c.地域性           d.包容性

  XX年9月27日, 我国航天员翟志刚实现了中国人的太空行走梦想,这极大地振奋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民族精神。据此回答5-7题

  5.中华文化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                                                           

  a.中华文化艺术    b.古代的科学技术     c.优秀的文化传统     d.民族精神力量

  6.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勤俭节约           d.爱国主义

  7.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②拥护祖国统一 

  ③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8.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些千古名句抒发了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请说明现阶段我们应该怎样坚持爱国主义?

  b组

  9.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对我国各民族文化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a.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民族的特性  b.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c.各民族文化相互促进,相互交融共同发展    d.各民族的文化存在先进与落后的区别

  1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句话所反映的中华民族精神是

  a.团结统一          b.勤劳勇敢          c.热爱和平          d.自强不息

  11.下列突出表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有

  ①“两弹一星”精神     ②雷锋精神      ③西柏坡精神        ④载人航天精神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面对当今全球化浪潮,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据此回答12-13题

  1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                                           

  a.发挥中华优秀文化的“主心骨”的作用     b.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c.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d.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13.对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认识错误的是:                                 

  a.就是要铸造民族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b.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c.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d.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只是文艺工作者和领导干部的职责

  14.《中华世纪坛序》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磐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1)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哪些特征?

  (2)中华文化具有上述特征的原因是什么?

  15.材料一: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先后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又在党的领导下形成了大庆精神、雷锋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以及抗震救灾精神等。

  材料二: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热爱祖国、奉献祖国是一切时代成就一切伟业的重要力量源泉。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在各族人民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使爱国主义始终成为激励我国各族人民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支柱。 根据材料回答:

  (1)材料一中我国不同时期民族精神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如何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