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空中楼阁 备课

2022-01-11

六、以动映衬小屋的静态美
为了进一步体现小屋的“静”,作者多处反向着笔,以动写静,使文章画面神气飞动,音节和谐。静物,动之以态则生气盎然;动态,静之以性则神采奕奕。如“树总是轻轻摇动着。树的动,显示小屋的静”,以动衬静,构图别致,产生了意料不到的美感。又如“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本体“山”与喻体“花蕊”这本不相干的东西,却通过作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新奇地联在一起,并以“绽开”“后退”等传神的动态衬托出小屋的静态之美,产生了一种“惊人”的艺术效果。
    (选自.9《语文教学通讯》,标题为编者所加,作者:黄涛)
 3.                             这是一片“青青”的世界
    一一《我的空中楼阁》底蕴浅析
一、“绿色”的外部环境
通览全文,每一处均是绿意盎然。先是山因一卜屋而灵动。小屋因树而有点缀。纯绿色的无花树,围笼着小屋,“为了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树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小屋在树阴的笼罩之下,显得“含蓄而又有风度”;其次是小屋的领土泪为是在山脊之上,土地面积受到限制,但只要“我”愿意,“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在这里。心灵散步无忌讳,眼睛旅行可直视;然后是小屋的花园,有形的围墙围住的是凡间普通的自然之花,但“我”的心灵与天空相呼应,让人觉得呼吸都是香的;即使是通往小屋的山路,也因为不便行车可以省却汽车喇叭的噪音、污浊的尾气、飞扬的灰尘,这样的山路与山坡。怎不让“我”带几分雀跃的心情,唤它为“空中走廊”“幸福的阶梯”?在这里天天可以享受满眼绿色。满耳鸟语,满鼻清香。纯自然的绿色的外部环境令人心旷神怡。
二、“绿色”的内心环境
  作者构筑的这间小屋。远离尘世的喧闹,独立于山脊之上,小屋及周围的环境都是极其普通的,然而李乐薇却把这间普通的小屋描述得如此令人神往,成为她精神的圣地。那是因为作者心中首先有一块净土,有一座明房。所以,有棱有角的山,变成了“眉黛”,有了“柔和”的性格;一片片绿色的无花树之美并不逊于花。固化的飞檐“活泼翘起”,蓝墙白窗的小屋像鸟又像蝶,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在作者的心中,有限的土地只限制有形的小屋。无限的领空却是精神的牧场;有形的围墙只能围住平凡的小花,无形的大自然却是心灵的旷野;不通车马的山路中有幸福快乐可寻觅,雾失楼台的夜幕下有缥缈幻境可捕捉,心灵在这样的居所休憩,精神完全可以向世俗宣告独立:我是这片天地的上帝!在这里。物质生活是简之又简,小屋的摆设是陋之又陋。然而,屋之主人却保持着精神上的自由。
三、“绿色”的终极追求
有人说。李乐薇寓于小屋的是“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独立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恐怕失之于空洞与肤浅。在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中国台湾,作家不去歌颂城市的繁华.描述工业的发达,不是在酒吧幽暗的烛光下沉思,在咖啡厅温馨的氛围中约会;而是要拥有一问居于山脊,独立人世,不需装饰,不通车马的小屋,去过鲜有人扰的宁静生活,每日早上鸟语盈耳,花香扑鼻,天天面对大自然这幅巨画,这是作者愿望与理想的外显。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