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2021-09-11
④(板书上联)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⑤启发学生看出它之所以称为绝对的特点(嵌入诸葛亮的名和字,且“葛”“格”谐音,上联情境天衣无缝),鼓励大家尝试对一下。⑥后人有对“风送幽香,郁郁婉华梅兰芳”(板书)尚属工整。⑦教师:上面两联还可以说后人有一些比较工整的、公认的好对,但我下面再出一对,真的是至今也没有找到比较合适的下联。清同光年间,民间流传这样一句上联:(板书)今世进士,尽是近视(不用问学生此上联特点,教师故意把它多读两遍,让学生心领神会笑出来)激发兴趣:同学们有兴趣,可以过后去尝试对一对。⑧与黄老师一起将写好的上下联展示给学生看,并赠送给班级,请班长接过。9.小结今天的欣赏和对对活动,要大家明确:(1)对联种类多样,艺术手法丰富;(2)对联需创设情境和主题,不单纯是文字游戏;(3)对联是中国独特的艺术瑰宝。10.(课件放映)探究作业:(1)上网阅读,探究更多的对联知识和奇联妙对(//coupletstory.htm)(2)搜集整理泉州可见的对联,从对联的种类、内容、作法、鉴赏等角度进行分析归纳。(3)以学习、生活、社会、时政中的任意一个为话题,尝试写一幅对联。板书设计望梅止渴,缘木求鱼。画饼充饥。细羽家禽砖后死,粗毛野兽石先生。春留柳青林佳利,夏无冰寒李颖华。冬无冰寒颜劲松。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风送幽香,郁郁婉华梅兰芳今世进士,尽是近视七、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在研究了课程特点、教学内容、课程资源、学生情况之后,以“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为目标,围绕目标设计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先有课外的学习准备并以此导入课堂,按学生现有的认知规律,由学对的基本起步开始,参与一些对对活动,欣赏奇联妙对,了解对联艺术手法,感受对联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最后创设教学的亮点和活动的高潮,以本班同学名入对,让学生积极参与创设对联,欣赏与对联密切相关的书法艺术,安排了课外探究作业。整个设计充分考虑:(1)将课本作为课程资源之一,不局限于课本,而是主动创设,大胆创新,丰富教学内容。(2)探求新课程“梳理探究”单元教学的独特的、个性化的模式,让学生喜欢新课程。(3)将三维目标融入教学全过程,体现过程的评价、发展的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互动,在学的过程中体验中国文化艺术瑰宝对联的艺术性和文化性,学的过程就是一个愉快的、激发兴趣的、文化回归的、有利学生自主发展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过程。(4)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课本的、本校的、地方的、执教者的、学生的、同事的。(5)力求使学生转变对联是文字游戏,学对联是为了考试的观点,和老师一起体会对联的艺术手法与情境、主题是密切相关的,正因为这相关,才使对联具有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这样在情感态度上转变学生,让学生喜欢对联,喜欢中国文化和各种文学表现形式。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景观很好地体现了设计的目的,学生积极参与,兴趣高涨,经历了一次身心愉悦的文化洗礼。尤为难得的是学生所对的对联答案,体现了一定的创造力,给予学生很大的创造空间,对教师也深有启发,体现了教学相长。同时也发现,对于这样的课程,教师的个人功底很重要,教学各个环节的串接、教师的启发引导、对学生答案的点评、教学时间的收放,课堂即时情况的调整都有赖于教师的功底,使课堂不局限于原有的设计,而又不偏离基本的设计框架,也因此促使教师增强终身学习的观念。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