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2021-09-11
八、点评本设计最大的特点就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的目标得以有效落实,充分体现了本专题梳理探究的趣味性和文化性。比如,课堂教学从导入到训练再到作业布置都非常关注兴趣的激发和培养,特别是前五个步骤有意识地一步步强化兴趣的激发,后三个步骤对对子和对联的欣赏注重素材的选择富有文化内涵,充满书香味。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优点可能同时也是缺点,第二和第三环节的引入就略显啰嗦,两个环节可以合并,做得简洁连贯些,比如只保留以学校张贴的对联作为引入即可,其他的可以割爱,或者放在后面作为训练素材。善于分析开发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是本设计的另一特点。这一特点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首先体现在充分利用教材和学生熟悉的文学作品,比如一开始引导学生用《兰亭集序》中的句子来形容听课的盛况,再如选用苏轼和韩愈的故事及诗句对对子,等等;其次体现在合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语文资源,比如学校张贴的对联、教师的书法、学生的姓名,泉州名寺的对联,等等。这一特点的充分体现一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来使专题的梳理探究富有语文味和文化内涵,不会停留于通俗平庸的层面。教学富有层次、循序渐进、步步推进,是本设计的第三个特点。本设计目标单一,过程具体而微,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充分注意教师的引导和预设,避免了有的设计大而空的毛病。具体来说,比如“细羽家禽砖后死,粗毛野兽石先生”的对子游戏,设计采用化整为零的策略,单字突破,然后扩展到词,再到整句,从易到难,学生易于接受,既有趣又有效;再如第六个环节的对子训练,教师目标很明确地引导同学由单字对入手,然后提升到五言句子对,步步为营,步步深入,既照顾到基础性和全体性,又考虑到训练的整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