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2021-09-06

       ⑵ “胜”:
         ① 尽,shēng。“何可胜道也哉”。
         ② 能承担,禁得起,shēng。“沛公不胜杯构”(《鸿门宴》)。
         ③ 优美的,shèng。“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④ 胜利,shèng。“终不能加胜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词性活用:
      ⑴ “谬”:弄错,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世之谬其传……”
      ⑵ “传”:流传下来的文字,动词活用为名词。“后世之谬其传……”
2、讨论如下问题:在本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生发出来的?
    提示:作者认为治学不应当轻信盲从,以讹传讹,而应该“深思慎取”,也就是要经过自己头脑的认真辨析思考,然后谨慎地采取其中合理的部分,扬弃那些有谬误的东西。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作者从第一段的“有碑仆道,其文漫灭”,联想到“古书之不存”,从“音谬”联想到“谬其传”,的情况不可“胜道”,自然得出治学必须“深思慎取”的结论,逻辑十分严密。
五、讲析第5段
这一段是补叙,交代同游者籍贯、姓名和写作本文的时间并署名。思考:同游者的姓名没有出现在正文里,而是记在这段文字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能使行文简洁,避免横生枝节。
六、全班齐读3、4、5段
七、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第1、2段)记游山所见的景物和经过 
第1段:介绍褒禅山概况 
第2段:记游华山洞经过
      第二部分(第3、4段)阐述志、力、物内在联系  
第3段:写游山心得
             第4段:指出研究学问要“深思而慎取”
      第三部分(第5段)补叙同游的有关情况
八、课后作业
1、思考文后练习一,找出记叙部分与议论部分相照应的句子,并试行编写本文记叙与议论部分前后联系对照表。
  2、完成课文后练习三、四。

第四课时
〖教学要点〗
  解答重点练习并理清课文前后两部分的内在联系,弄清叙议如何有机结合。
〖教学步骤〗
一、总结虚词其的用法
    1、以故其后名之曰——代词,那(此系远指,指褒禅埋葬之时)
2、距其院东五里——代词,这(此系近指,指慧空禅院)。
3、独其为文犹可识 ——代词,它(代仆碑)。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前“其”:代词,它(代“穴”)。
       后“其”:代词,那些(远指,作“好游者”定语)。
5、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前“其”:代词,它(代后洞)。
       后“其”:代词,代游客,此处须用本名,不用现代语代词。
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代词,他们(指古人)。
7、其孰能讥之乎?——语气副词,表反问,岂、难道。
8、而余亦悔其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代词,指自己。
9、既其出——助词,无义。
10、视其左右——代词,洞,洞壁。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