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了朗诵及文字。
2、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
五、作业
思考课后1、2题。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所讲的“线索”
二、简析思路和语言(第一、二大部分)
1、追悼会的气氛、程君的发问和要求引起对烈士“痛心的回忆”(1、2、3部分)
在艰难的生活中,毅然预订《莽原》全年
在女师大风潮中“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的校长”
女师大复校“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平时“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援助外交,“欣然前往”,请愿殒身
──可看出刘是一位渴求真理,富于斗争精神,而又和蔼善良,有思想,有远见富有革命责任感的革命青年。不是“受人利用”。
总之,1、2、3部分侧重与悲痛的忆念、哀悼。
2、并且激起对杀人者的“愤怒控诉”(4、5部分)
卫队开枪,府门喋血,虐杀
“文人学者”流言:“受人利用”
罗网,攒射,血污
三、小结
1、简析思路和语言中完成了两大部分:
⑴ “痛心的回忆”(1、2、3部分)
⑵ “愤怒的控诉”(4、5部分)
2、并做完了相应的课后题和“一课一练”卷标准化练习题。
第三课时
一、查课后第五题完成背诵的情况
二、简析思路和语言(第三、四大部分)
1、同时作为思想家革命家的作者,始终没有停止“深沉的思索”,对惨案教训进行了沉痛的总结(六部分)
徒手请愿,意义寥寥──饭后的谈资,流言的种子。
人类历史靠“血战”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