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学全案

2020-05-11

    生  非常成功。从第9段中可得知,有许多人受感动,甚至还因此爱上中国文学了。
    师  很好,读得很仔细。那梁先生是怎么做得这么成功的呢?大家不妨讨论讨论,我们也可以学学他的演讲技巧嘛。
    师  好,很热烈,现在请同学们来各抒己见。
    生  老师,我先来说。我认为他演讲的最大特点就是“动情”,常言道,“要感动别人就得先感动自己”。梁先生在演讲时不光在用他渊博的学识,还灌注了他的全部情感。最典型的是第8段讲到《桃花扇》与杜甫的《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时的表现,忽喜忽悲,忽而痛哭流涕,忽而开怀大笑,极富感染力。他投入的程度,作者精确地用了一个词——“大汗淋漓”来表现。
    生  他的演讲还很形象。首先,他在演讲时还辅以动作、脸部表情,比如第8段里有句话:“他真是手之舞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其次,丰富生动的讲解,如第5段在讲《箜篌引》时竟能把短短十六个字讲得如此感人。但是,老师,我对这一首诗和这一段内容还是不大明白,能给我们仔细再讲讲吗?
    师  很好,这位同学能主动质疑,我们在学习上就得有这样的精神,要主动探索。《箜篌引》出自汉乐府诗,这四句词表面看来简单,却隐藏着一个悲烈的故事:有一天清晨,一个名叫霍里子高的朝鲜水兵(当时朝鲜隶属中国疆域)正在湍急的河面上撑船巡逻,突然看见一个白首狂夫(不知他是天生白首还是老来白头,是生性狷狂还是因酒而狂),披发提壶(想必是酒壶),扑入乱流急水中,想要游渡过河。他的妻子尾追而至,想制止已经来不及了,她的丈夫、那个白首狂夫被急流卷走了……随后,这位妻子,不知从何处取来一张箜篌,坐在河边,望着奔流的河水,边弹边反复唱道: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将奈公何?……其声哀切凄怆,一曲终罢,这位至情至性的妻子,竟然抱着箜篌投身河中,随着流水陪伴丈夫去了……霍里子高回家后,把他亲眼目睹的这一幕告诉了他的妻子丽玉。丽玉听后,哀伤不已,于是也取出箜篌,援引故事中所蕴涵的悲情,缓缓弹奏出充溢心头的切切哀声。凡是听到丽玉弹奏这首曲子的人,莫不坠泪饮泣。
    梁先生朗读时是怎么把这短短十六字读出悲烈的感情的呢?
    生  老师,我认为朗读主要靠语速(节奏)、语调、重音三方面来传达诗文的情感。第一句带有恳求语气,语调稍高,节奏紧促,重音落在“无”上,体现事发时的紧张及妻子的恐慌;第二句则带有沮丧的感情,语调低沉,节奏缓慢,重音落在“竟”上,体现事发后妻子不敢相信或不愿相信的心情;三、四两句则应一字一顿,表现丈夫淹死后妻子悲痛绝望的心情,特别是“奈”“何”两字还应拉长尾音,表现妻子悲痛欲绝、呼天抢地的心情。
    师  很好,哪位同学来朗读一下,与梁先生一较短长?
    师  好,读出味道来了,很感谢这位同学的表演。再看看梁先生演讲还有什么独到之处?
    生  他的演讲很幽默率真,自然不造作,很有个性。比如开头谦逊而又自负的自我介绍就很个性化,而第7段记不起下文时,也不装腔作势,用手指敲头的动作细节就体现出率真的一面。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