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的航程 教学设计(三)

2019-12-19

(选自《语文闲谈》)
四、关于汉字文化
从文字字形来看,今天世界分为五大文化圈。
汉字文化圈,代表儒学文化和后来的佛教文化,包括中国、日本、朝鲜等国,以及以华语作为民族语言之一的新加坡。
印度字母文化圈,代表印度教和佛教文化,包括印度、孟加拉、缅甸、尼泊尔、斯里兰卡、泰国、老挝、柬埔寨等。
阿拉伯字母文化圈,代表伊斯兰教文化,包括阿拉伯国家(埃及、沙特阿拉伯等)以及信伊斯兰教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伊朗、巴基斯坦等)。
斯拉夫字母文化圈,代表东正教文化,包括俄罗斯、保加利亚、南斯拉夫(一半)、外蒙古等。
拉丁字母文化圈,代表天主教(以及新教各派)文化,后来突出科技文化,包括英美等世界多数国家。
文化相互渗透,没有清一色的文化,国境线不等于文化圈的边缘。文化像人生,有幼年、青年、壮年、老年。五大文化圈年纪老少不同。
有人说:“西欧民族多为曲折语,多趋向复音,故适宜于拼音;中华民族为单节语,多趋向于单音,故不宜于拼音。”这是“语言特点决定文字类型说”。
另一说:“文字的类型不是决定于语言的特点,而是决定于文化的传播;汉字文化圈证明了这一点,其他文化圈也证明了这一点。”这是“文化传播决定文字类型说”。
(选自《语文闲谈》)
五、是否任何汉字都可以这样解释呢?请听苏东坡和王安石的一段故事
坡滑鸠
王安石对苏东坡说:“我估计你是你家东面山上的一层皮,因为‘土之皮’曰‘坡’。”苏东坡答到:“以老师高见,那么‘水之骨’曰‘滑’,可水是没有骨头的啊。”接着,苏问到王:“你知道‘鸠’为什么是‘九’和‘鸟’组成的吗?”王答到:“因为它家有九个人。”苏东坡继续问到:“那为什么它家只有九个人呢?又是怎么构成的呢?”王只好摇头作罢。苏东坡答到:“桑之鸠兮,其子有七。”(《诗经》)
上面的故事告诉我们汉字并不是都能这样去会意的。这是因为汉字的构字不一样而导致的。主要是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
造字“六书”说
关于汉字的造字方法,传统有“六书”的说法。“六书”是分析古代汉字的造字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所以既指古代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也指古代汉字的六种造字类型。“六书”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周官•保氏》,到了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才总结、整理成完整、系统的“六书”理论。
(一)象形
象形是用摹拟事物的形状来表示字义的一种造字法,造出的字叫象形字。例如(日)像一轮红日,(月)像一弯新月,(山)像峰峦起伏的山,(人)像侧身而立的人,(雨)像下雨的样子。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它们都像实物的形象,有的笔画简单,只画出物体的轮廓或特征,有的则和图画很相近。不过,它们不是图画而是文字,因为它代表的是汉语里的语素,每个字都有一定的读音。
象形是汉字中古老的字,象形字像实物之形这个特点也是它的弱点,因为不是所有具体事物都可以造出一个形象的符号。那些代表抽象意义的语素更不能象形,于是人们只好用另外的办法来表示。
(二)指事
指事是用符号标出事物的特点来表示字义的一种造字方法,造出的字叫指事字。指事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符号而成的指事字。例如(本)、(末),“木”是象形字,“一”是增加的符号,在“木”下加“一”表示树根,在“木”上加“一”,则表示树梢,这一横有“指事”的作用。(刃),“刀”是象形字,刀上一点是增加的符号,表示刀口之所在。另一类是用纯粹的“指事”符号来表意。例如(上)(下),一条横线代表位置的界限,一点在线以上表示方位“上”,在线以下则表示方位“下”,这“一”与“、”都是纯粹的符号。数字(一)(二)(三)(四)也是纯符号。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指事字是补充象形之不足的一种手段,它使无法象形的事物和概念用某种特定的方法表示出来。

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