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通过此文的学习能够对大家的灵魂有那么一点触动,那么我想即使王安石已入土为安,但他还在充分发挥他的余热。
三、研读课文
1、齐读第二自然段:
⑴ 互动探究字词,共同解读题难字词句:
问其深,侧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拥火以入
不出,火且尽
盖余所至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
余之力尚足以入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⑵ 略写什么?详写什么?运用了哪些对比?有什么作用?
用19字就将前洞的相关情况一笔带过,作者在这边却用了较多的笔墨写了后洞的特点,及游洞后的所见所感。这一段中的对比也呼之欲出:
① 前洞平旷与后洞幽深对比。
② 前洞记游者甚众与后洞,“来而记之者少”,“其至又加少”对比。
③ 余所至之浅与好游者所至相比。
④ 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与出洞后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相比。
作用: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
⑶ 进洞时那种好奇以及进洞后所见的欣喜转化为出洞的内疚与后悔。那么为什么后悔?是不是自己能力不够?是不是没有相应的条件?
因为余之力尚是以入,火足以明也,却随之出,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根结在于他的意志不坚定,最后一句对下文抒发议论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⑷ 学习文章,不光光掌握一些基础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使自己有所感有所悟,这才是关键所在。
2、齐读第四段:
⑴ 在后悔自己选择的同时作者又反醒自己做了深层次的思索:
① “于是余有叹焉”承上启下,进一步具体阐述作者后悔心情背后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