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引导:
① 包身工是旧社会一种变相的贩卖奴隶的形式,被贩卖的是女孩子,由承包人送到工厂做工,没有人身自由,工钱全归承包人所有;
② 课文中的提法是“包身工”已经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包给了叫做“带工”的老板。“包”的标志是事先立了“包身契”。“奇妙”之处不仅在于这些女孩子近乎被拐骗,而且是一仆二主:一主是日本资本家(工头是拿摩温);另一主是中国二老板,带工的。日本资本家称她们为“试验工”“养成工”;中国带工者称她们为“包身工”;
③ 作品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包身工这一罪恶制度存在的根源,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反动统治;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对《包身工》一文从整体上进行认识和感知,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及二三十年代出现的包身工现象的社会根源,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及其给包身工带来的巨大伤害,下节课,我们将着重对文本内容进行较全面的分析与探究。
五、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三”
〖板书设计〗
包身工
夏 衍
报告文学的特点:新闻性、文学性、真实性。
社会背景:家庭生活困难,被迫卖身。
工作情况:
1、清晨四点一刻包身工被迫起身。
2、四点半,包身吃粥的凄惨景象。
3、五点钟,包身工被赶进厂的情况(至六点钟)
4、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
三大威胁:音响、尘埃和湿气
工作待遇:吆喝、呼喊、命令似的高叫、没有做工和不做工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