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四教材分析2

2019-09-12

《锦瑟》
(七律)
李商隐 

了解李商隐及他的诗歌特色。了解此诗的几种不同说法。分析和评价诗的内容。 构思与内容;李商隐特定的身世(晚唐动乱昏暗的政治、“牛李党争”夹缝下的“牺牲品”、怀才不遇、身处下层)使他的一些诗歌表达隐晦曲折,有不少的“无题”诗(朦胧诗)。本诗也属于“无题”诗(一类直接标为“无题”,一类以首句开头两字为题),关于此诗的主旨,自宋以来有几十种说法,课文练习中归纳为主要的两种:“爱情悼亡”与“自伤身世”。由于我国诗歌有比兴寄托传统,有些诗带有不确定性,理解可以多样,因此,可以作多种理解与分析。此诗首联借“锦瑟”起兴,引出“思华年”;中间四句用典故,描绘四个优美而又朦胧的意象,表达一种不确定的忧伤感慨。末两句总结,指出这种感伤的惘然缠绵和难以追寻明言。
艺术特色:严谨工整的格律、对仗,优美朦胧的意象,华美的语言,四联之间的起承转合。

《虞美人》
  (词)
李煜 领略和欣赏“词”的艺术风味,体会诗、词之间的不同特色,领悟“词别是一家”。
了解李煜及他的词(从伶工之词向士大夫之词的发展)。 构思与内容:李煜词以其自然真率著名,其词前期写他的帝王生涯,后期则写被俘后、失去帝王生活的亡国悲伤。此词是后期代表作。上片写今,写自己面对“春花秋月”美景的复杂反常心态及原因:引起对“故国”(往日帝王生涯)的痛苦回忆。下片回忆感今,“雕栏玉砌”犹在,而已今非昔比,身处囚禁。末尾用比喻写自己“愁”之深、重、大、长,成为名句。
艺术特色:1、平易通俗的语言表达出复杂深重的愁情。2、上片一跌三宕,刻画自己反常心态,突出“愁”。3、今昔对比。4、比喻手法。

《蝶恋花》
  (词)
   晏殊 
了解宋词及晏殊的词,理解和分析“昨夜”两句名句的多种含义。 内容分析:晏殊词清新蕴藉,耐人寻味。初中课本中有其《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名句。本词写相思内容,刻画抒情主人公对情人的深挚难忘的情感。词的上片写主人公白天到晚上的深沉相思,首两句用拟人手法,移情于景;后两句用反衬手法,衬托其情。下片写第二天远眺盼望,望而不见的惆怅,无法寄情的感伤。由于我国诗歌比兴传统及不确定性,这种深挚执着的情感也可引申出许多含义(如对某一理想的追求等)。王国维就把它当作“治学三境界”的第一个阶段。
艺术特色:1、拟人手法移情于景,反衬手法衬托深情。2、多义性的理解。

《雨霖铃》
  (词)
   柳永 
了解柳永在宋词发展中的地位(长调慢词的大量创作,铺叙手法的运用,市民题材的开拓,通俗语言的运用等)。
分析和鉴赏本词。 内容分析:这是柳永的代表名作。词写与情人的分别,抒发因身世引起的羁旅之愁。上片实写分别场景。交代分别地点、时间、环境气氛以及分别的过程(帐饮饯别——执手相别——远望离去)。下片虚写,设想分别后情景。过片用“点”的手法点明题旨,再用“染”的手法渲染别情,设想情人离别后的情景,再设想以后自己独处的孤独悲伤。
艺术特色:1、上片实写,下片虚写,虚实结合,情趣无限。实写为基础,虚写为升华。2、铺叙手法的运用(俨然一篇记叙文)。3、点染手法运用。4、语言的通俗明快。

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