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曰愈《退庵诗话》:“太白以天资胜,故语多俊逸;子美以学力胜,故语多沉郁。太白之长在歌行,子美之长在五七律。”
胡应麟《诗薮》:“李杜两家,其才本无优劣,但工部体裁明密,有法可寻;青莲兴会标举,非学可至。”
关于“词别是一家”及词人评价:王国维《人间词话》: “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按:“要眇”,叠韵联绵词,美好之意。语出于屈原《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原意指修饰打扮得恰倒好处,精美绝妙。)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温飞卿(温庭筠)之词,句秀也;韦端己(韦庄)之词,骨秀也;李重光(李煜)之词,神秀也。”
“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公所不许也。”
《历代诗余》引俞文豹《吹剑录》:“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牙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刘熙载《艺概》:“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
王灼《碧鸡漫志》:“易安居士作长短句,能曲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
罗大经《鹤林玉露》:“近时李易安词云:‘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起头连叠七字,以一妇人乃能创意出奇如此!”
刘体仁《七颂堂词绎》:“易安居士:‘最难将息’、‘怎一个愁字了得?’深妙温雅,不落蒜酪,亦不落绝句,真此道本色当行第一人也。”
沈谦《填词杂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王士祯《花草蒙拾》:“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辛弃疾)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
第四专题《走进语言现场》:本专题主要是实用性交流交际文章单元。选取了演讲稿、记者采访稿、广播采访节目稿、专题讨论综合记录稿和专题讨论(辩论)记录稿等不同实用性文体。
课程标准中对语文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专门有要求:“注意在生活和跨学科的学习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学习和运用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口头应用的能力,能根据交际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场合,提出话题,敏捷应对,注意表达效果。参加演讲和辩论,学习主持集会、演出等活动。”“在学习应用文的过程中,培养对事负责、与人合作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作风。”生活、工作中时时、处处有语文,因此很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和语言训练,掌握常见的实用交际文体。
课 文 教 学 要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