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2019-07-19

结构图解
 
主旨探讨
    这篇演讲辞的中心是号召黑人为实现自由与平等,为争取公民权利而共同斗争。他首先肯定了林肯一百年前颁布《解放黑人宣言》的重大意义,而后揭示了一百年后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的事实,讽刺了统治者对民权的空头许诺;抨击政府摧残黑人肉体和精神的罪恶,提醒美国政府“黑人得不到公民的权利,美国就不可能有安宁或平静,正义的光明的一天不到来,叛乱的旋风就将继续动摇这个国家的基础”;最后演讲者满怀信心地描述了自己对未来在自由平等的绿洲上创建生活的梦想,表露了自己坚信有朝一日必将获得自由的心声。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美鉴赏
偏正式暗喻的妙用
    偏正式暗喻在初中接触过,只是没有当成一种具体的格式。例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开头写道:“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思想感情的潮水”就是一个偏正式暗喻。所谓“偏正式暗喻”就是本体和喻体组成偏正短语,形成“本体+‘的’+喻体”的格式。为了检验某个偏正短语是不是偏正式暗喻,只要看能不能把它还原成典型的明喻格式就行了。例如上一句话,可以改写为“我的思想感情像潮水一样在放纵奔流”而意思不变,所以它确实是比喻的一种变形。
    对课文中出现的第一个比喻(明喻) “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大家能够很轻易地指出什么是本体,什么是喻体;而对于接下来一句“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中的比喻“不义之火”,就很难一下子正确指出本体和喻体。其实“不义之火”就是一个偏正式暗喻。其本体是 “不义”,喻体是“火”,用结构助词“之”把本体和喻体联结起来,组成偏正式暗喻。根据上下文,可以推知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种族歧视是一种“不义”,这种不义就像“火”一样,可以摧残生命,可以使黑奴在其中受煎熬,因此它们之间的相似点就是:对人的生命(抽象地说,也包括人的尊严)的摧残。由于使用了偏正式暗喻,本体和喻体的关系非常密切,比喻的结构非常紧凑,作者的思想表达得非常鲜明。这种比喻,或者使语言更简洁,或者可以腾出篇幅来,在比喻的基础上谈论或叙述更复杂的内容。这就是说,通过使用偏正式暗喻,可以把原本是一个比喻句的内容,化为一个短语,而后把它作为一个“词语”,重组一个新的句子。这样,句子的内涵丰富了、结构复杂了、表意含蓄了、语言华美了。而且,对于偏正式暗喻,与一般的明喻相比较,人们似乎可以不必十分计较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尤其是在外形上的相似点),从而为人们在说写活动中组合成更多、更新鲜的比喻,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课文中使用的偏正式暗喻还有:种族隔离的镣铐、种族歧视的枷锁、物质充裕的海洋、穷困的孤岛、“资金不足”的戳子、正义的银行、机会之库、渐进主义的镇静剂、种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种族不平等的流沙、兄弟情谊的磐石、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义愤填膺的酷暑、叛乱的旋风、敌对和仇恨之杯、警察暴行的旋风、绝望之岭、希望之石……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