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二首

2019-07-18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艰苦探索
晏殊:《蝶恋花》
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执着追求
柳 永:《凤栖梧》
⑶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
⊙复习旧知。此处介绍了词牌知识、作者简介、作者评说、创作背景,使学生养成知人论世的良好阅读习惯,对《雨霖铃》有个初步的了解,进而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三、诵读•整体感知——我吟《雨霖铃》
学习诗歌,很讲究诵读。况且《雨霖铃》又是一首词作。我们知道,词是一种极具音乐性的诗体。那么好,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这首词。
⒈听邓丽君唱《雨霖铃》录音。 ⒉学生:要求小声读一遍,找出能够体现感情基调的词句。
⒊教师:
①明确体现感情基调的词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概括感情基调:悲伤愁苦、哀婉、凄清。(板书)。
②朗读指导:基调低沉,应读得慢些,深沉些,尽量通过朗读传达出词人的悲伤愁苦之情。
诗词诵读要把握的几个要点,首先要读准字音;其次要读出节奏,宋词不比唐诗那样整齐划一,每句是不同的。再注意韵脚的读法,要短促而清晰;试读一遍,划分节奏。 ①寒蝉凄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脚一般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词的凄切情感)
②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③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字);
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⑤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要稍重、稍停,拖音(领字)
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要稍重、稍停,拖音(领字) ⒋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停顿、轻重音与节奏。
师:下面老师也来尝试一下,力争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体现出来—— ⒌学生听录音朗读
师:好,我们在独立理解、交流想法的基础上再来听名家朗读,让自己静心凝神的去意会语之精妙、情之精诚。—— ⒍学生自读:要求投入,爆发出情感,读得感人。
师:听了因为不同理解而呈现不同风格的几次朗读后,我相信大家一定发展或完善了自己原有的想法,那么就请带着你新的感悟自读—— ⒎齐读或抽个别学生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又要克服传统教学中单一沉闷的朗读方式的弊端,本环节先设计了“自由读”,学生可以打破常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有兴趣的还可以启用录音机设备,自吟自录自品;学生教师也可自主选择“名家朗读”和“古词新唱”中的声频素材,男声的荡气回肠和女声的缠绵细腻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官效果,从而品味诗文委婉凄恻的感情基调,更好的领会柳词独特的艺术魅力。“配音间”创造性地提供背景音乐和不加标点的诗词原文,从句读停顿和感情基调把握上训练学生的朗诵能力,也设计了录音机,方便自评互评。吟诵四环节梯度分明,便于教师灵活运用。 ⊙学生读出的地方要予以肯定,没有读出的地方教师加以补充。
⊙诵读提示:首先注意词的低沉基调,还要保持乐句的完整性,例如“寒蝉凄切”是一个乐句,应有稍长的停顿;以下“都门帐饮无绪 ”“今宵酒醒何处”皆独立乐句,亦应这样处理。有些乐句中有“豆”,如“留恋处”“念去去”“杨柳岸”“便纵有”等之后皆有“豆”,“豆”相当于八分或十六分休止符,读时应声断气不断。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