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二首
2019-07-18学法指导 把握整体察背景,品味词语反复吟,联想想象悟主旨,再现意境体诗情,易词造意赏名句,求同辨异见风格,熟读背诵常积累,改写运用争创新。学生主要运用:快速阅读法、圈点批注法、发现法、比较法、品析法以及讨论法。例如①诵读法:朗读要注意语言的节奏,体会作者的情感;②揣摩语句法:主要是从句子所蕴藏的含义和情感入手;③比较阅读法:将要学的内容与已知内容进行比较,求同存异,加深理解。
媒体
课时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教师手记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学生可能行为预见及对策等)
一、导入新课
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 自古以来,分别都是痛苦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是燕太子丹与刺客荆珂之间的“壮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高适与董大之间的“慰别”;“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与朋友之间的“酒别”:“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景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情别”;“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这是贾至与王八员外之间的“愁别”;“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是白居易与客人之间的“惨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这是杜牧与歌女之间的“泪别”;“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苏轼与其亡妻王弗之间的“梦别”;“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这是崔莺莺与张生之间的“苦别”……
别有情,别有景,别有声,别有泪,别有长度,别有重量,别能消魂,别能减肌,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形形色色的分别,无不贯穿着一个主题:分别痛苦。真是“别”有滋味在心头。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雨霖铃”又是怎样写“别”的呢?这首词描写了作者要离开汴京(开封)去各地漂泊时和他心爱的人难舍难分的痛苦心情,是柳永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二、简介作者——走进《雨霖铃》
⒈从名句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提及柳永,大家也许不像对苏轼那样熟悉,但他的两句名句早已广为传诵。(提问、启发)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多么炽热如火的爱的情愫!直到晚清,曾受到过西学影响的王国维还震惊于这种爱情表白的炽烈,并将其用来比喻对于大事业、大学问不懈、执着的追求。 ⒉明确三点,简要介绍写作背景
⑴名字:柳永、柳三变、柳七、柳屯田。
⑵特点:精通音律,擅长词曲,创制慢词,贴近市民,“变一代词风”。
⑶影响:“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虽才情卓著,但早年屡试不第,一生仕途坎坷,生活穷困。经常出入娼馆酒楼,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他并不像浪荡公子,纨绔子弟之流的风花雪月,虽然身份不同,但在歌楼酒馆,他找到了感情的寄托,找到了发挥才华的地方。正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在很多佳作中,多取材于同歌伎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他一生穷困潦倒,以至最后寄食寺庙,在贫困交加中告别了滚滚红尘。死后,一群红尘知己为他安葬,成为当时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板书[雨霖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