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的航程 教学设计(二)

2019-06-27

(2)善于借鉴,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说通俗一点,就是要从别人的作品里吸收“营养”。虽然人对大自然的情怀是与生俱来的,但是不同的人,对自然的感悟有深浅不同,情趣有高下之分。对“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审美不是人人都有,对“高峡出平湖”的胸襟也不是人人都能理解。前人的经验不是每个人都有,别人的经历也不是每个人都经历了的。所以,我们在走进自然的同时,还必须善于向别人借鉴,寻找共鸣之感。比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把春天写活了,我们仿佛看见了春天盎然的生机;“一枝红杏出墙来”,既让我们想象无限,又充满着理趣:有生命力的事物总会寻找自己生命的土壤,是扼杀不了的。名家们给我们贮藏了可贵的精神食粮,许多写景名篇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多读、多看这些作品,能够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陶冶性情。
(3)以情感为纽带,善于进行“由此及彼”的相似联想。
自然风物有其自身的特性。且自身的特性具有多面性的特点,这样也让欣赏者捕捉到了不同的美。比如,关于月亮就有多种解读,月光照在地上银白的,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霜”,有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为证。李白由此地之月想到家乡之月,表达了思乡之情。
可见,这种“由此及彼”的相似联想的纽带是欣赏者的主观感情。感情不一样,景物的外在表征也就不相同。同样是流水,在装满快乐的人看来,“小溪在欢快地唱歌”;在盛满忧伤的人看来,“河水在呜咽”。总之,眼中的景物应该跟欣赏者的心情一致,用王国维的话作结,即是:“以我观物,万物皆著我之色彩。”
能力提升
片段练习:1.写一段写景文字,体现人物绝望的心理。
2.写一个片断,要写出景物在不同时间的特点。
3.写一个景物描写片断,表现喜爱的感情色彩。
(分组讨论写作,组内交流,推荐好的,组与组之间交流。)
(此片段训练也可安排在平时完成。)
示例:
他看见了黑色的太阳
(再次叛变红军的哥萨克军官葛利高里,夜里带着情人阿克西尼亚离家出逃,遭遇红军巡逻队,阿克西尼亚被打死了。葛利高里极度绝望。黎明,他用马刀在野地里挖了一个坑,埋葬了阿克西尼亚。)
他用手巴掌把小坟堆上潮湿的黄土使劲拍平,在坟墓旁边跪了半天,低着脑袋,轻轻地摇晃着。
现在他再也没有什么着忙的必要了。一切都完了。
在晨风的蒙蒙雾气中,太阳升到断崖的上空来。太阳的光芒照得葛利高里那没戴帽子的头上的密密的白发闪着银光,从苍白的、因为一动不动而显得很可怕的脸上滑过。他好像是从一场噩梦中醒了过来,抬起脑袋,他看见自己头顶上一片黑色的天空和一轮耀眼的黑色的太阳。
〔节自(苏)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三峡之秋
三峡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越到秋天,它们越显出绿得发黑的颜色;而那累累的果实,正在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当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柚树上撒了一层洁白的霜,新鲜而明净;太阳出来,露水消逝了,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