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的航程 教学设计(二)
2019-06-27思路方法
学生作写景作文时,容易犯两个毛病:一是不认真观察,习惯于抄书抄报,脱离景物实际;二是没有明确的目的,写出来的文章缺少统一的基调,特点不突出。
针对学生常犯的毛病,如果有条件,可以组织学生到室外做一次集体写生式的作文。比如,一同观察校园一景,一同逛公园,一同赏月,一同看日出。这样写出作文来,一比较,谁做了认真观察,谁在抄书抄报,即使老师不讲,学生也会明白的。搞这种活动,事先要有准备,帮助学生搜集一些相关的诗文、词汇。可以先在现场口头做,回来后再落成文字。这样做的好处是能互相启发,也便于教师指导。
安排三课时。片断写作一课时,大作文写作和讲评两课时。
三维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能对自然有所感悟。
2.能抓住特征写景,并通过写景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陶冶性情、净化灵魂。
3.能找准景物与自己感情的契合点,写得情景交融。
教学设计
导语设计
情景导入
要写出优秀的写景文章,首先要观察四季,感受四季。地球上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大部分有四季之分,只不过有些地方很明显,有些地方不那么明显罢了,但绝大多数地方不会一年四季只是一副面孔,所以我们要观察自己所在地方一年四季的山水江河、树木田野的变化,抓住其在不同季节的特点,并把它们记下来。欧阳修写醉翁亭周围四季风物,仅用了“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短短的二十一个字,不但精练,而且生动,值得学习。写醉翁亭周围早晚景物变化的情况,“日出而林扉开,云归而岩穴暝”,其实就是云开云合,却简洁生动。如何才能作好景物描写的文章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表达交流”的第二单元——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文本解读
信息筛选
怎样才能写好景物?
明确:1.景物描写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关于这一点,教材上已有陈述,这里不赘述,但要补充一点,那就是写出的这一点必须有独到之处,不可人云亦云,否则只是机械重复。例如写登泰山文章可谓多矣,但李健吾别出机杼,写《雨中登泰山》,遂成名篇。因此,文章的角度要有创造性。
2.景物描写还要突出感情特点。我们描写自然风物的根本目的在于抒情说理,因此这些景物描写要融进你的主观情感,并通过景物描写来感染别人。我们试着用范仲淹的《苏幕遮》作个说明:“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其实,即使作者不在下阕直接抒情,我们从上阕的碧云、黄叶、寒烟、斜阳之中就能体会到他深深的羁旅相思之情。因为这些景物已成了饱含作者感情的意象。
合作探究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景物描写中突出感情特点?
学生可以各抒己见,互相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明确:
(1)深入自然,提高自己的领悟能力。
正如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在《花未眠》里所说的那样,有的人能够欣赏艺术品里的美,但对生活中的美很麻木。他们能够欣赏《清明上河图》,但不能欣赏黄山之美。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人只有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经验。因此,抓住景物的特征第一步就是要深入自然,用心去感悟自然独特的美。只有抓住所写景物与众不同之处,才能绘出它特殊的形象,写出它内在的韵味。而这唯一的办法,就是多观察。只有多观察,并且加以比较和思考,才能找到别人没有的感受,将景物的特征新颖别致地描绘出来。因此,我们在学习、工作之余,要走进自然,把自己释放于其中,能与自然对话,日积月累,我们就会听得懂“山语”“水语”……与自然完全交融在一起,净化你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