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的航程
2019-04-167.新闻的价值在于提供有效信息,试概括“新闻资料”中最有效的一条信息。(不超过30字)(4分)
答案 嫦娥工程将实施绕月飞行、着陆探测、采样返回的三步战略。
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概括能力。信息的筛选要确定信息区间,题干中已明确在“新闻资料”中,具体段落中第1段是“嫦娥工程”规划方针及其原因,第2段是“嫦娥工程”实施的三步及具体三步战略,其中第一步、第三步较容易概括,分别是绕月飞行,采样返回,第二步战略在概括时抓住关键信息“在着陆器降落区附近进行就位探测”,第二步的其他信息均是对着陆器降落区“其”的说明。“新闻资料”中最有效的一条信息显然是在第2段,因为这一段文字在新闻资料中文字量最大,说明最为详实,而且与题篇新闻“‘嫦娥’奔向月宫”的联系更为紧密。
8.请结合“新闻资料”给“新闻链接一”拟一个恰当的标题。(4分)
答案 专家解读“奔月”神话 “嫦娥”寄托探月梦想
解析 本题较为简单,只要将本部分主要内容用简洁醒目的文字表述出来即可。其中本部分第1、3段侧重写“嫦娥”寄托探月梦想,第2段主要写专家对“嫦娥”的解读。
9.苏轼的咏月诗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说明。(6分)
答案 苏轼咏月、惜月、爱月,见月动情,他笔下的月气象万千,情态各异,韵味无穷;既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又有浪漫的奇思异想。
解析 本题在解答时,注意结合倒数第2段从多个角度去分析。
10.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嫦娥工程”的认识与评价。不少于100字。(6分)
答案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对月亮一直情有独钟,渴望了解月球、探寻月球奥秘的愿望源远流长。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实施,不仅将把“嫦娥奔月”的神话变为现实,实现我国深空探测“零”的突破,有助于加深对月球的了解,而且还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在深空探测先进国家中的地位。
解析 本题具有探究性。解答时注意第二、三则材料与“嫦娥工程”的内在联系,不要单纯谈“嫦娥工程”的意义。
四、语言运用(18分)
11.给下面的新闻添加标题(不超过15个字)。(6分)
北京时间11月7日8时34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三次近月制动,卫星顺利进入工作轨道,即将开始绕月探测活动。
自10月24日成功发射以来,“嫦娥一号”卫星在长达326个小时的飞行中,顺利实施了4次加速、1次中途轨道修正、3次近月制动,共8次变轨,经历调相轨道、地月转移轨道、月球捕获轨道3个阶段,总飞行距离约180万公里。
有关专家认为,“嫦娥一号”运行状况表明,卫星的设计合理,性能稳定,卫星测量和控制精度达到新的水平,实现了我国航天测控技术的多项突破。
按照预定计划,“嫦娥一号”卫星经过一段时间的在轨测试,卫星上的有效载荷将相继打开,开始进行科学探测活动。
答案 “嫦娥一号”顺利进入环月工作轨道
解析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抓住新闻“标题——导语——主体”的金字塔形特点,紧扣导语来添加标题。新闻对象是“嫦娥一号”卫星,事件是进入环月轨道。主体部分的第一段具体说明顺利进入轨道的情况,第二、三段则主要体现“顺利”。
12.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处续写两句话。(6分)
家是什么?家是白发苍苍的父母,家是不离不弃的朋友;家是生命的摇篮和成长的沃土,家是心灵中那一小块的温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