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学设计
2019-04-12文本解读
知识积累
文学常识及字词积累
1.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1895年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19xx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早年所作的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著述丰厚,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2.梁实秋,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19xx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23年留学美国。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主要著作有《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译著《莎士比亚全集》,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
3.请学生上台为加点字词注音:
xū chìzhà lì jiǒnɡ hàn kàng kōng hóu hān jì
戊戌 叱 咤 莅临 迥异 精悍 激亢 箜 篌 酣畅 蓟北
信息筛选
通读全文,勾画描写梁启超演讲的语句,思考:梁启超的这次演讲给听众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明确:深刻的印象,感染影响了听众。
原句:“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记得清清楚楚……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
“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
“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合作探究
小组探讨: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却能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也就是说他在演讲时有什么特点?
请同学们讨论他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参照课后练习一给这些语句加旁批。讨论结束后,每组派多位代表向全班同学发布讨论结果,发布内容包括特点及旁批。
拓展探究
如何理解文末“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一句?(学生自寻材料解决)
课堂小结
作者从细微处着笔,通过对梁任公言谈举止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博闻强识、幽默、睿智的学者形象,使我们对学者的梁启超先生产生了无限的崇敬之情。
作业设计
记叙一位老师上课时的言谈举止等,突出其人物风貌、性格特征。
板书设计
梁任公演讲特点:
开场白:独特(谦逊、自负)
声音: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稳、睿智)
内容:丰富有趣(博闻强识、学识丰富)
表情:成为表演 酣畅淋漓(感情丰沛)
肖像特点: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
步履稳健
气质风神潇洒
眼神光芒四射(潇洒自信)
神态:生动有趣(自负、谦逊)
语言:旁征博引(风趣、博闻强识)
动作:手舞足蹈(自由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