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学设计

2019-04-12

作业设计
记叙一位老师上课时的言谈举止等,突出其人物风貌,性格特征。
板书设计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
演讲特点:开场白——独特
声音——沉着有力、洪亮而又激亢
内容——丰富而有趣
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
人物特点:身材(短小精悍)  步履(稳健)  气质(风神潇洒)  眼神(光芒四射)
讲演时的神态、语言、动作——生动有趣,旁征博引,
手舞足蹈(自负、谦逊、博闻强识、自由洒脱)
有文采,有学问,有热心肠
习题解答
一、本文对一次演讲中的梁启超做了精彩生动的描写。请找出这些描写的语句,仿照示例作些旁注,与同学讨论:这些精彩生动的描写表现了梁启超怎样的性格、气质和修养?
示例:“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办事认真,学问和书法的修养都很好。
设题意图:这是一道综合性的题目,说说本文表现梁启超怎样的性格、气质和修养,是着眼整体把握,要通过全面感知课文的内容才能回答;找课外的精彩描写语句作评点,也就是加旁批,是微观的分析,也可以说是揣摩语言。分析性格、气质,参见“合作探究”,学生不一定回答得全面、完整,只要抓住主要点,答出大概意思就可以了。给课文作旁批,是语文学习的一项基本训练,经过训练获得的能力,学生现在和将来都用得上;同时,这也是一项个性化的训练,每个人都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自由地评点,并与同学交流,这种评点也是一种赏析,是一种间断的、不成篇的赏析。
如:“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人物特点:身材(短小精悍)  步履(稳健)  气质(风神潇洒)  眼神(光芒四射)
再如:“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生动、幽默、有趣、自负、谦逊。
二、作者说:“文章要深,要远,要高,就是不要长。描写要深刻,意思要远大,格调要高雅,就是篇幅不一定要长。”(《文学讲话》)你觉得课文是怎样体现他的这种主张的?你对这种主张有什么看法?
设题意图:此题意在对文章写法进行揣摩分析。首先学生要读懂这些话,它们强调的重点是文章要短不要长,至于文章的深、远、高等也强调了,但不是强调的重点。作者为了强调自己的主张,用了同义反复的写法,深就是深刻,远就是远大,高就是高雅。这些话是对文章写法的高度概括,所以学生体会它们并用它们来观照课文时,要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这就是进行整体把握训练。
参考答案:课文在体现这种主张的时候,不是泛泛地写人物的外貌和所谓的性格特点,而是写出了梁启超独特的神采、气质、修养,一位著名人物活脱脱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读者由这一次演讲看到了梁启超的政治素质以外的另一方面的素质——学术素质,可以联想到近代史上起过重大作用的梁启超的其他事情,联想到与梁启超有关的重大事件。这样的文章不可谓不深刻远大。另外,作者笔下的梁启超是一位学问高深又很会演讲的学者,可以说具有卓越的才华和高雅的情怀;作者写文章非常强调“文调”,“文调”就是文章的格调,讲格调自然要求高雅,本文写得精彩,语言活泼生动,用的是纯正的白话书面语,又不时地加进文言语句,富有雅趣,这样的文章不可谓不高雅。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