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学设计

2019-04-12

信息筛选
整体感知课文,并思考:
1.文章记叙了梁启超的哪些情况?
明确:文章记叙了梁任公演讲时的音容笑貌、学者风度。
2.他的演讲给听众留下怎样的印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感染、影响了听众。
(从课文中找原句)
(1)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2)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3)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
(4)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5)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合作探究
细读课文,探讨问题:梁任公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梁任公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感情丰沛,沉稳、睿智、潇洒,热心肠而又谦逊的学者。
(先自己总结,后小组讨论,最后推荐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整理。)板书如下:
演讲特点:开场白——独特
声音——沉着有力、洪亮而又激亢
内容——丰富而有趣
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
人物特点:身材(短小精悍)  步履(稳健)  气质(风神潇洒)  眼神(光芒四射)
讲演时的神态、语言、动作——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手舞足蹈(自负、谦逊、博闻强识、自由洒脱)
总之,他是个“有文采,有学问,有热心肠”的学者。
能力提升
1.梁任公的形象是如何在文中得到完美展示的?
明确:在对事件的描述中插入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的细节描写,在细节和侧面描写中展示人物性格特征。
2.本文是叙事散文,既有充分的叙事,又有充沛的抒情,作者对梁任公的敬仰、欣赏、赞美之情是怎样抒发的?
(1)直接抒发。
a.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
b.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c.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2)半直接半含蓄地抒发\.
a.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b.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c.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3)完全含蓄地抒发。
a.描写外貌,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
b.“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纯粹是动作描写,但读者仍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敬佩。
c.标题“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以学生的辈分称呼梁任公先生,是一种尊敬和爱戴。
拓展探究
说梁任公是个热心肠的人,你同意吗?
提示:让学生各抒己见,只要有理有据即可。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在那如火如荼的苦难岁月,梁任公的政治主张屡屡因时而变,但为人处世的原则始终未变。他重感情,轻名利,严于律己,坦诚待人。无论是做儿子、做丈夫、做学生,还是做父亲、做师长、做同事,他都能营造一个磁场,亮出一道风景。明镜似水,善解人意是他的常态,在某些关键时刻,则以大手笔写实爱的海洋,让海洋为宽容而定格,人间为之增色。我敢断言,在风云际会和星光灿烂的中国近代人才群体中,特别是在遐迩有知的重量级历史人物中,能在做人方面与梁启超相提并论的不多。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