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教案

2019-03-17

课前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
预习课文。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拓宽学生知识面,为研习课文作铺垫。
 
二、导入新课  
 
 
 
播放电影《荆轲刺秦王》片段后教师谈话导入课题:
大导演陈凯歌拍摄的一部《荆轲刺秦王》,动人心魄,催人泪下。荆轲是一个英雄,浑身充满着坚持己见的义无返顾的决绝,即使毁灭自身也不损大义,并以一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慷慨高歌传诵千古,这节课让我们通过文字一起来感受“刺秦”这场惊心动魄的历史场面吧。  
 
学生感受画面的悲壮氛围,明确学习内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诵读课文,归纳文言现象,疏通文意
  1、  放课文录音。
2、  帮助学生积累古汉语知识
⑴重点词
微 、信 、诚 、以 、购 、迟、 顾、 遗 举 、就 、引。
⑵通假字
说、 淬、 以、陵、  反、决、振、 宾、
见、还、奉、卒。  
⑶文言多义实词
兵、私、穷、为、就、引、见、意、使、还、陈、顾、提。
⑷、词类活用  
   北、 函、前、 远 、闻、  迟、上 、怪  、箕踞、 旦暮、生。
⑸、古今异义  
涕、穷困、长者、 有意、遇、深、于是、 不顾。
⑹、文言特殊句式。  学生跟读,正音,然后借助工具书,参照注释,圈点、勾划出疑难词句,思考,理解课文大意。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完成课后练习三。
  突破教学重点,培养文言语感。
 
 
 
四、编写克课文情节提纲,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写出全文结构提要:
第一部分(1—2):故事的开端,交代刺秦原因。
第二部分:(3—9)故事的发展,交代刺秦准备。
第三部分(10—17):故事的高潮,交代刺秦经过。
第四部分(18):故事的结局,交代刺秦结果。
2、根据结构提要,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饱含情感地复述全文。  学生探究讨论,组内交流,展示研究成果。
由各组推荐学生进行故事接龙。  熟悉课文内容,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表现荆轲的性格的。  课外完成。  为进一步研讨课文作准备。
 
第 二 课 时
 
  一、品读第三段:樊荆会面
  1、 荆轲是如何劝说樊於期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荆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将奈何?” “……何如?” “……将军岂有意乎?”三个问句,先激之以仇,次探之以义,三询之以谋,层层深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中可以看出作为燕赵之士的荆轲,真诚细致,勇敢果决,擅长辞令,老于心计,其侠肝义胆跃然纸上。
2、在这个场面中,作者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
明确:通过对话(精练传神的人物语言)及人物的举止神态等。 
 
 
 
学生分角色朗读,进行人物对话。
分组探究交流,回答问题。  
 
由面到点,从荆轲说服樊於期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形象特点。把握课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 、品读第九段:易水诀别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