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包弟》教案

2019-03-08
②       身遭劫难心未改,文流百年人有情③       特殊的反省能够唤起人们的良心、良知。④       缺少反省、自律精神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人;缺少反省、自律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6 教师小结巴金先生在谈到自己的文学见解时说:“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 “文革”中,巴金也是受害者之一,“文革”结束后,他勇于反省,对包弟表示深深的歉意和忏悔。他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讲真话,为人真诚正直,是一个值得人们敬佩的人。7 作业  (可以选择使用)(1)课后练习题二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现实,重视文章的现实意义;训练学生眼力,以小见大,从细小事物中发现和展示社会变迁、大众命运的痕迹;提倡表达真情,不追求夸饰, “事”与“情”相结合。教师可以根据学情调整谈论角度或话题,如:真情出佳作,关注身边琐事,谈谈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2)续写假如“我”没有送走小狗,小狗的命运又将如何?根据文意,合理想象,写一个片段。附:相关资料1.作者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19xx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文革”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回忆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2.巴金在文革中一九六六年 六十二岁〔上海——北京——上海〕
  六月 在北京参加亚非作家紧急会议。任中国作家代表团副团长。
  七月 10日,出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北京市人民支援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斗争大会,为主席团成员,在会上见到老舍,这是两人的最后一次见面。同月在武汉、杭州,继续参加亚非作家会议,月底去杭州参加亚非作家“湖上大联欢”。
  八月 1日,亚非作家紧急会议在上海举行最后一次会议,晚上出席盛大欢送会。2日下午,出席亚非作家常设局秘书长希普里耶·森纳亚克和夫人举行的招待会;晚,到机场欢送部分外宾。
  本月 受到上海市文联“造反派”批判,开始了靠边、检查、被批斗和强迫劳动的生活。被关在上海文联资料室的“牛棚”里。
  下旬 感到大祸临头,将保存了四十几年的大哥尧枚的信件全部烧掉,共一百多封。包括1923——1931年之间的来信及大哥自杀前写的绝命书的抄本等。
  九月 10日,上海作协“造反派”抄家。
  这期间,肖珊也频遭批斗。一九六七年 六十三岁〔上海〕
  一月 上海“一月革命”后,外地来沪的造反派增多,挨斗更频。与魏金枝、王西彦等六人被迁出资料室,关到楼下一处不满五平方米的煤气灶间,称为“小牛棚”。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