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包弟》教案(通用12篇)
《小狗包弟》教案 篇1
《小狗包弟》教案
教学目的与要求:
指导学生探究阅读,使学生认识特定历史时期人性扭曲的状况,感受作者的勇气与度量,感悟人格、人性与道德,学会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学习借鉴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本文的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
教学方法: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交流借鉴。
教学过程 :
一、布置学生周日访问调查。
1.访问身边2-3名70岁左右的文革中的“走资派”,了解文革动乱中的人际关系情况,并做好访谈录。
2、 通过网络等手段查阅整理并积累关于巴金及其作品的有关知识材料。
二、课堂操作
1.小组快速检查交流访问和积累的情况。(3分钟)
①文革动乱时人们的心态及人际关系;②巴金及其作品的有关知识材料。
2.教师导入 学生自主探究(7分钟)
同学们,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的,在特定的环境中就有特定的思维方式、处世方法。《小狗包弟》写的就是巴金在十年动乱那样一个特殊社会环境中的典型事件。通过访问,你们对本文的时代背景已经有所了解,那么请你们带着访问后的感受去自主探索。请快速阅读(训练速读能力),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训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并把下列问题在文中找出来:
①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将语段或语句划出并认真体味);②找出作者过渡的语句并体会其妙处(圈点勾画,简要点评);③找出描写的小狗(尤其是包弟)讨人喜爱(令人感动)的地方和令人悲伤的地方,并仔细体味;④找出写作者对包弟的感情变化的地方并体会其心理变化过程;⑤找出作者悲伤自责的语句并认真思考。
《小狗包弟》教案(精选16篇)
《小狗包弟》教案 篇1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阅读文本,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及其原因。
2、品味文本,感悟作者敢讲真话、敢于自责的精神。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习惯于把目标叫作“教学目标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 是师生交往、共同学习的互动过程,我们更应关注学生的学。因此,我们把目标表述定位为“学习目标”。】
二、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课外搜集关于“文革”的资料,课上自主思考、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合作研讨(同学之间、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共同研读文本。)
三、学时安排
1课时
四、学习过程
(一)交流导入
采用交流感染的方法导入 新课学习。先让学生结合课前资料的搜集,介绍自己所知道的“文革”,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带有感情地补充介绍,帮助学生进入情境:
这场运动堪称“十年浩劫”,多少无辜的人惨遭杀害,多少千年古迹毁于一旦。那是一个非人的疯狂的年代,亲友疏远,人情殆尽。作家秦牧曾这样记述“文革”期间在广州街头的所见:“人们咬着匕首,抬着尸体游行。”“一天早上,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一路看到在树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大多是被打破头颅、鲜血迸流的。在一德路到人民中路短短 一段路程中,我竟见到八具这样的尸体。”可见,这是一个多么动乱的年代,人的生命贱如草芥、一钱不值,人性被扭曲变形,就连无辜的对人忠诚亲近的小狗也难逃一劫。让我们一起走进《小狗包弟》,共同感受那段历史,感受作者巴金对往事的反思与追忆。
《小狗包弟》教案(精选19篇)
《小狗包弟》教案 篇1
小狗包弟
一、目的要求
1、认识文革给人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
2、能够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3、领悟作者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
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四、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㈠导语 :巴金先生在谈到自己的文学见解时说:“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德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叙事散文《小狗包弟》,感受它在文中所表现出的勇气和力量。
㈡作家作品介绍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
“文革”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回忆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㈢学生自读课文,通过工具书解决字词,并注音下列加点字词。
小狗包弟教案(通用9篇)
小狗包弟教案 篇1
小狗包弟
一、目的要求
1、认识文革给人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
2、能够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3、领悟作者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
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四、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㈠导语 :巴金先生在谈到自己的文学见解时说:“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德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叙事散文《小狗包弟》,感受它在文中所表现出的勇气和力量。
㈡作家作品介绍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
“文革”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回忆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㈢学生自读课文,通过工具书解决字词,并注音下列加点字词。
《小狗包弟》教案(精选13篇)
《小狗包弟》教案 篇1
《小狗包弟》教案
教学目的与要求:
指导学生探究阅读,使学生认识特定历史时期人性扭曲的状况,感受作者的勇气与度量,感悟人格、人性与道德,学会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学习借鉴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本文的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
教学方法: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交流借鉴。
教学过程 :
一、布置学生周日访问调查。
1.访问身边2-3名70岁左右的文革中的“走资派”,了解文革动乱中的人际关系情况,并做好访谈录。
2、 通过网络等手段查阅整理并积累关于巴金及其作品的有关知识材料。
二、课堂操作
1.小组快速检查交流访问和积累的情况。(3分钟)
①文革动乱时人们的心态及人际关系;②巴金及其作品的有关知识材料。
2.教师导入 学生自主探究(7分钟)
同学们,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的,在特定的环境中就有特定的思维方式、处世方法。《小狗包弟》写的就是巴金在十年动乱那样一个特殊社会环境中的典型事件。通过访问,你们对本文的时代背景已经有所了解,那么请你们带着访问后的感受去自主探索。请快速阅读(训练速读能力),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训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并把下列问题在文中找出来:
①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将语段或语句划出并认真体味);②找出作者过渡的语句并体会其妙处(圈点勾画,简要点评);③找出描写的小狗(尤其是包弟)讨人喜爱(令人感动)的地方和令人悲伤的地方,并仔细体味;④找出写作者对包弟的感情变化的地方并体会其心理变化过程;⑤找出作者悲伤自责的语句并认真思考。
《小狗包弟》教案
《小狗包弟》教案
【学习目标】
1、阅读文本,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对作品的审美能力;
2、品味文本,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感悟作者勇于自我解剖的精神;
3、走出文本,联系作品,感受生活,认识自我。
【学习重点】
品味语言,感悟作者感情。
【学习难点】
感悟作者勇于解剖自己、敢于讲出真话的精神。
【课时设计】
2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讨法与引导法、点拨法相结合;
自主学习与合作研讨相结合。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导入介绍:了解作者及文革背景
整体把握:朗读,品味;结构,文眼
具体探讨:作者产生“歉意”的原因,感悟作者情感
一、导入
小调查:爱狗的同学有多少?你喜欢狗的什么特点?
――狗,聪明、可爱,人类最忠实的朋友。
――著名作家巴金也养了一条狗,并写了一篇回忆性散文。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散文《小狗包弟》。
二、作家作品及背景介绍
1、走进作者(出示幻灯片)
◇“世纪老人”,享年101岁。他被公认为20世纪不多的几位文学大师之一,他的作品代表着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与人文精神的颠峰。
◇巴金,原名李尧棠,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
◇主要作品:《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寒夜》,《憩园》等。
◇“文革”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一部说真话的大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