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预设问题:(1)为什么不想送走小狗包弟?(此问题相对简单,可以灵活处理)明确: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小狗包弟愈是可爱,愈是聪明,作家的一家人就愈是不忍让它离开。(2)小狗包弟为什么一定要被送走?(小狗包弟成为包袱的原因)明确:他是日本种的小狗,旧主人又是瑞典人,在那个年代,养一只宠物狗本身就是一种奢侈,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同时我们再联系前面的艺术家获罪的原因(“里通外国”是个),再联系小狗包弟的这种特殊身份,当时那种人人自危,人人力求自保的社会现实,注定了小狗包弟命运的悲剧性——定被遗弃。 (3)关于巴金的内心斗争与煎熬如何理解?(“轻松”与“沉重”的矛盾)。轻松:在那个社会环境把“麻烦”送出去,“轻松”是正常人的感觉。沉重:良心的自我发现,对自己“出卖”“背叛”包弟、对自己懦弱的羞耻感。明确:“包袱”解除了,包弟送走了,自然而然的就轻松了。但是当作家想到了解剖台上的小狗包弟的惨象,进而想到为了自保,将相处了七年,有着深厚情谊的包弟牺牲掉,心中便产生了深深的愧疚,这种内心的煎熬使他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这个心理变化表现了作者的心灵历程,首先说明作者勇于解剖自己,然后说明所处的时代缺少温情,缺少人性,充斥着残暴、淫威。自己甩掉了包弟的轻松与良心的沉重这一对矛盾,表现了对社会的担忧。作者在解剖自己,更是在解剖社会。)(4)作者反映“文革”的现实,为什么要写一条小狗?明确:写小狗的命运反衬人的命运,用狗性反衬人性,以小事件反衬大社会。更重要的是,小狗包弟虽小,但也是一条生命,凡有血有肉的善良生命都应得到生存权,应该得到尊重并免受侵害,但是在 “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作者借此呼唤人性和文明,揭露邪恶和愚昧。(另外,作者写小狗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一段心灵历程,用自责忏悔解剖自己,写心灵是主要的,写小狗包弟是次要的。写小狗是写实,写心灵是写虚,按
散文的创作规律,写虚必定以写实为基础)。
(5)作者为什么要以歉疚、忏悔作为本文的感情基调?
明确: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多数群众卷入纷争之中,作者属于少数被侵害被侮辱的人,“文革”结束了,国人应该自我反省,而率先反省的竟然是一个无过错的老人!巴金的《随想录》出版后,引发文坛的震动,就是因为作者以自我反省的方式观照过去的一段历史,警醒人们记取历史教训。巴金由此赢得了社会的普遍敬意和称颂。本文的歉疚和忏悔就是作者反省的具体体现,这种特殊的反省能够唤起人们的良心、良知。我们透过本文可以揣测到巴金是一个善良人,他经历了一场浩劫,不仅失去了小狗包弟,而且失去了最亲的亲人萧珊,可他没有怨天尤人,没有用文章作为声讨、控诉的工具(声讨、控诉并非不必要),而是自责、自省,很像道德主义者、良心主义者之所为,这既符合巴金本人的习惯,又能引起读者的深思和自省,引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共鸣。5 创新思维训练用精炼的语言点评文章、巴金或写自己的感受示例① 一个受害者的严肃反思,一个正直心灵的痛苦自审,一个最无责任者对自己责任的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