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挨打
2019-03-08明确:初见时“原本无气”,证明此时还未起波纹;但看到贾宝玉垂头耷耳,“应对不似往日”,语 无伦次,“倒生了三分气”,微波渐起;忠顺府索人,使贾政“又惊又气”“目瞪口歪”,波浪已涌动贾环告状,中伤之言犹如火上浇油,“大逆不道”使贾政神色“面如金纸”“眼都红紫了”,浪涛已拍天 ,矛盾激化到极点,打已成为必然。
(解说:学生读书,首先要有文本意识,要学会从书中筛选、感知一些重要信息,并能条理清晰地表达出来。)
问题三:马克思曾言:“发展的加速和延缓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偶然性’的。”宝玉挨打片断中 也有偶然性的情节,请试着找出,看看它的出现有什么作用?
明确:宝玉被喝禁在厅上,他料到挨打势在必然,连忙托人给贾母、王夫人报信。假想,如果贾母王夫人此时得信,掀起的巨浪便会一下子平息,读者被吊起的胃口也会顿时放下。相反,高明的作者不但 不如此做,反而利用偶然性的因素再来触发:机灵贴身的小厮焙茗不见踪影,好不容易遇到一个老妈子偏 又是个聋子。偶然性的因素为必然性的结果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问题四:碰巧的几件事儿成了宝玉挨打的导火索,请同学们进一步分析贾政“恨”儿子的根本原因是 什么?
明确:矛盾的焦点在于父子二人价值观念上的对立。贾政信奉着封建主义的道德理念,严格维护着封 建主义的社会秩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希望宝玉成材,光宗耀祖,走仕途经济之路。而宝玉恰恰与之相悖,由于他特殊的生活环境和具体境遇,使他鄙视以男人为中心的虚伪的贵族社会,他要的是情 场,是知己,是得乐且乐的追求情感信仰的人生观。相对贾政之主流,他成了地地道道的叛逆者,即使不是这些事儿,换了其他的事儿,他也会挨打的。
(解说:学生讨论时要指导他们从文本中找根据,如:谈贾政:贾政希望宝玉有“慷慨挥洒谈吐”,时时顾及“祖宗颜面”,不要让父亲落有“上辱先人下生逆子之罪”,和他也越发担心宝玉将来走“弑君 杀父”之路等等。文中谈宝玉的地方更多,尤其是挨打后,宝玉对其他人的所言所思,都渗透着他的价值宝玉思想观点的资料投影,让学生进行对照分析并归纳总结
。 如表现贾政的: “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第9回 “你可好生用心习学,再不守分安常,你可仔细着!”
——第23回 “自今日为始,不许再做诗做对的了。单要学习八股文章,限你一年,若毫无长进,你也不用念书了 ,我也不愿有你这样的儿子了。”——第81回
表现宝玉的:
“还想什么念书,我最讨厌这些道学话,更可笑的是八股文章,拿他诓功名混饭吃也罢了,还要说代 圣贤立言,好些的,不过拿些经书凑搭凑搭还罢了,更有一种可笑的,肚子里原没有什么,东扯西扯,弄 得牛鬼蛇神,还自以为博奥。”
——第16回
问题五:宝玉挨打余波荡漾,由一个情节深入展开到父母之间、嫡庶之间、情人之间、婆媳之间、主 奴之间,请同学们找出两三例并用简洁的语言对复杂关系中每个人物的行为加以概括。
明确:近距离余波:王夫人哭劝贾政,贾母怒阻贾政;远距离余波:袭人痛心以相告,宝钗动情来探源,黛 玉泪眼表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