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篇幅短小,字词句疑难相对较少,故可不把字词掌握当作教学重点。根据本文内容和写法上的特点,着重从其写景特点以及文中所包含的人生旨趣入手进行分析鉴赏,可培养对自然山水的审美鉴赏力和借鉴如何描摹自然美景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品味本文“文中有诗,诗中有画”的创作风格。
2、感悟文中描绘的景物所含有的深趣与禅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刘十九》(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寒冷的冬夜要下雪了,我备了酒,生起了火炉,你能来喝一杯吗?
“绿蚁”是酒上泛起的泡沫,酒是自家新酿的,还没有经过清滤,“红泥小火炉”是用来温酒。没有金樽清酒,也无玉盘珍馐,“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不是宴大宾的陈设,但却最适合二三知己围炉夜饮,酒不酣而情浓,不醉于酒却醉于情。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是对朋友的邀请,也是对温暖与友谊的需求,能来喝一杯吗?雪夜围炉,清谈小饮,非知音者,何能为?质朴简单的言语,如新酿和红泥火炉一般没有半点矫饰雕琢。
今天看来,用这样美妙绝伦的诗歌写封邀请函实在太奢侈了,而在古人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接受这张便条的人或许眼睛一亮,却也并不惊骇万状。于是,一种包括书写者、接受者和周围无数相类似的文人们在内的整体文化人格气韵,就在这短短的书信中泄露无遗。”在这里,艺术的生活化和生活的艺术化相溶相依,诗歌不在是高高在上的阳春白雪,不是为赋新词强说的愁,而是坦坦然然地点化了整体生活的美的精灵。
不仅诗歌如此,同样拥有这般自然而诚恳的美丽的还有散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二、整体感知
王维官至右丞,天宝三载,朝政由奸丞李林把持,有才能的人和敢谏诤的人,纷纷受到压制、打击。在这种情况下,王维早年经国济民的心志开始冷淡下来,于是他便在蓝田购买了辋川别业,每到休假之时,就来到这里,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裴迪曾是王维辋川别业的常客,也是他寄情山水的同道。他们经常一起“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品尝山林隐逸生活的乐趣。天宝三年的腊月末,裴迪在家中温习经书,准备去应科举考试。王维居住在辋川别业颇有孤独之感,便写了一封信给裴迪,约请他明年春天来这里与他同游。这封信就是《山中与裴秀才迪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