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一摩尔质量教案及练习题(通用2篇)
高一化学必修一摩尔质量教案及练习题 篇1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3、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与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物质的量与气体体积、气体摩尔体积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科学处理数据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2、通过学生的置疑、解疑,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兴趣及探究能力。
3、通过计算,强调解题规范,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重点摩尔质量的概念、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教学难点摩尔质量的概念、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教学方法讲授法 多媒体展示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什么是物质的量?什么是摩尔?它们的使用范围是什么?
[讲述]既然物质的量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体的桥梁,那么,物质的量是如何把微观粒子与宏观质量、体积联系起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物质的量与质量、气体体积之间的关系。
[推进新课]分析书中表格l一3—1中列出的1mol 物质的质量与其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铁三角
铁是高中化学重要的金属,主要有铁、氧化铁、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铁。高考化学中铁的考点主要集中的三价铁和二价铁及其相互转化。
一、铁
铁是银白色光泽的金属,密度大,熔沸点高,延展性,导电导热性较好,能被磁铁吸引。铁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硅、铝,排第四。铁是一种副族元素,化合价主要有0价、+2价和+3价,+6价(高铁)不常见。
1.铁与非金属反应
铁可以与许多非金属单质发生反应,与氧化性较强的反应生成三价铁,如氯气,液溴;与氧化性较弱的反应生成二价铁,如硫、碘。
(1)生成三价铁:2fe+3cl2点击图片可在新窗口打开2fecl3;2fe+3br2=2febr3;
(2)生成二价铁:fe+s点击图片可在新窗口打开fes;fe+i2点击图片可在新窗口打开fei2;
(3)铁在氧气中生成四氧化三铁:3fe+2o2点击图片可在新窗口打开fe3o4,四氧化三铁中含有1/3的二价铁和2/3的三价铁。
2.铁与水反应
铁在高温下可以与水蒸气反应:3fe+4h2o(g)点击图片可在新窗口打开fe3o4+4h2;
3.铁与酸反应
非氧化性酸反应,主要指稀硫酸或稀盐酸:fe+2hcl=fecl2+h2↑;离子反应方程式:fe+2h+=fe2++h2↑;
与氧化性酸反应,铁遇冷的浓硫酸会发生钝化反应。
4.铁与某些盐发生置换反应
铁可以与金属活动顺序中排在它后面的金属的盐发生置换反应:fe+cuso4=cu+feso4。
二、铁的氧化物
铁的氧化物有氧化亚铁(feo),氧化铁(fe2o3)和四氧化三铁(fe3o4),铁的氧化可以与酸反应,也可以在高温条件下被还原性物质还原。
1.氧化铁与非氧化性酸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
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fe2o3+3co点击图片可在新窗口打开2fe+3co2;
3.铝热反应:fe2o3+2al点击图片可在新窗口打开al2o3+2fe;
高一化学必修一碳族元素方程式总结
高一化学碳族元素方程式:
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 si + o2 == sio2↑(加热)
sio2 + 2c == si + 2co↑(高温) sio2 + cao == casio3 (高温)
c +2cl2 == ccl4 (加热) c + si == sic (高温)
2h2so4(浓)+ c == co2↑ + 2h2o + 2so2↑ 加热
c + 4hno3(浓)== co2↑ + 4no2↑ + 2h2o
sio2 + 4hf == sif4 + h2o 制磨砂玻璃
naco3 + sio2 == na2sio3 + co2↑
caco3 + sio2 == casio3 + co2↑ 此二者需高温,为制造玻璃的步骤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铝三角
铝是高中化学重要的金属,主要有铝、氧化铝、氢氧化铝。高考化学中铝的考点主要集中的铝及其化合物的两性,即既可以与酸反应,也可以与碱反应。
点击图片可在新窗口打开
铝三角主要体现了铝及其化合物的两性
一、单质铝(al)
铝是一种活泼金属,具有金属的共性,能够与非金属、酸、某些盐反应,同时具有自己特有的性质,可以与碱反应。铝极易失去最外层3个电子形成铝离子:al-3e-=al3+。
1.铝与非金属反应
铝可以与大多数非金属单质反应,如氧气、氯气、硫、溴等,生成相应的氧化物或盐。
4al+3o2点击图片可在新窗口打开2al2o3;2al+3s点击图片可在新窗口打开al2s3;2al+3cl2点击图片可在新窗口打开2alcl3;
2.铝与酸反应
这里所说的酸,主要指稀硫酸和稀盐酸,常温常压下,铝遇浓硫酸或浓硝酸会发生钝化,所以可用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或浓硝酸。注意钝化也属于化学变化。
2al+6hcl=2alcl3+3h2↑;2al+3h2so4=al2(so4)3+3h2↑;
3.铝与强碱反应
大多数金属不与碱反应,与强碱反应,是铝特有的性质,(锌也可以发生类似的反应,了解即可)
2al+2naoh+2h2o==2naalo2+3h2↑;对应离子方程式:2al+2oh-+2h2o==2alo2-+3h2↑;
该反应的本质是铝首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与氢气,2al+6h2o=2al(oh)3+3h2↑;然后,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2al(oh)3+2naoh=2naalo2+4h2o。在整个过程中,水是氧化剂,而氢氧化钠不是氧化剂。在解答电子转移和电线桥双线桥法的题目中要注意。
4.铝热反应
铝热反应是指铝在高温条件下还原金属氧化物,置换金属单质的一种反应,不是特指与铝与氧化铁的反应。
语文高一必修一教案(精选15篇)
语文高一必修一教案 篇1
一、【注音朗读】参看课文脚注(或查词典),给文中陌生词语注音。之后,有节奏地朗读全文。
二、【初步感知】朗读之后,合上书,在此书写:
读完本文,我感知到作者在借登山的事引出关于成功的条件的思考
三、【标题解读】我这样理解本文的标题:
是关于游山的记叙文。通过对登山活动的回忆,感悟、阐发某些人生真理。
四、【批注理解】请给本文作批注式的理解。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命名)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正音)(说明)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前洞)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后洞)(说明)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进洞)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出洞)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后悔)(游山经过)(记叙)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观游所得在深思)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奇观在险远,有志方可至)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无力不至)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无物相之不至)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有力不至可讥,尽志不至无悔)此余之所得也!(成功的条件在于有志、有力、有物,我有力、有物但没意志,故而有悔)(议论)
语文高一必修一教案(精选13篇)
语文高一必修一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1.知识目标:
1、介绍作者及九叶诗派。
2、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
2.能力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体会诗人对祖国人民深切的挚爱,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诗人赞美的是什么。
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品的思想意义。
2、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教具准备:
录音机和录音带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浙江海宁人,早年留学美国,大学教授,现代九叶派诗人。主要作品有《赞美》、《诗八首》。
九叶诗派:
九叶诗派因《九叶集》而得名,这本9位诗人的合集出版于是1981年7月,但九叶诗派作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个流派却活跃于40年代后期的国民党统治区的诗坛。九叶诗派强调“忠实于时代的观察和感受,也忠实于各自心中的诗艺”。
二、朗读:
方式:1、放录音带让学生跟着朗读一遍。
2、由学生自由朗读一遍课文。
(板书生字生词)
三、理解:
方式:在师生一起诵读中启发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
第一节:
1、站在历史的高度描写中国人民所处的恶劣的生存环境。
2、表现中华民族深重的灾难。
3、表达对祖国人民深挚的爱。
第二节:
通过一个农夫表现中国人民勤劳善良惯于隐忍安于现状的特点,赞美其顽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