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光头发微

2019-03-06

乙方:我方反对。这种改法将会影响文章主旨的表达、结构的安排。
理发师由于一己之见决定剃还是不剃,这一己之见是偏见,不可取。理由如下:一,理发师对剃光头认识不清。历史上虽曾有剃光头的罪刑,但隋唐以后就废止了;现在许多国家罪犯剃头,不是刑罚,而是出于习惯或便于辨识;大胆假设,罪犯剃头也只是出于卫生考虑。综合以上几点,剃光头已绝无政治、人格的因素,只是一种客观的普通的生活习惯。二,理发师仍有城乡的等级观念。殊不知,理发师受社会轻视的地位已发生了质的改变,理发师有了权,又如何能倚仗这种握剃头刀的权轻视他人呢?
理发师手握剃头刀就随意决定剃与不剃,那掌权的人手握大权随意处置他人,就不言而喻了。
如果去掉1、3、4段,会削弱文章的批判力度,使议论空泛,不够具体,而且缺少了文章特有的历史厚重感和浓浓的文化气息。
原文结构漫而有序,杂而不乱,开合有致。去掉1、3、4段,结构过于单薄。
学生集体评议,并做现场点评。
教师总结:理不辩而自明,两方同学各陈其词,让人信服。相比之下,乙方同学理由充足,思路清晰,表现较为出色。让我们用掌声感谢他们的精彩发言。
四、品读课文,体味语言幽默与讽刺的意味
多媒体显示(显示一句,品析一句)
1.“乡下佬”是不是只配剃光头,以及什么模样的人才配剃平头,这问题是够深奥的,我答不上来。
这不是问题的“深奥”问题,表现了作者的不屑、不满。剃光头已不是在政治上或人格上有什么差池的象征,它只是普通的客观的生活习惯,实在谈不上“配”与“不配”。
2.……但要我“小心求证”却求不到。这很抱歉,胡适博士的考据方法只能学到一半。
简单的剃头实在挖掘不出什么新意来,作者借自谦之辞讽刺了那些手握剃头刀随意决定剃与不剃的人。
3.如果有权就想弄权,就想顺着自己的意思胡来,那么,至少要在“读者来信”栏里让他亮亮相,直到像剃光头那样地把他剃下去,这才叫做“试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
作者用手握剃头刀的人类比手握大权的人,理发师在“读者来信”栏里亮相,那随心所欲弄权的人也就只得屈尊受人鄙弃与指责了。“亮相”“剃头”,幽默的言辞中尽含辛辣的嘲讽,表现了作者对随意弄权的人的奚落、不满与指斥。
学生自选几例仔细涵咏品味,体会语言中讽刺与幽默的意味。
五、课堂小结
本文以小见大,从平凡的生活现象谈起,谈到重大的社会问题,举重若轻;善用类比、联类引申的写法让人啧啧称奇;杂而不乱,漫而有序的结构、平易而又不乏幽默与讽刺的意味的语言以及那浓浓的文化气息更让人不忍释卷。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杂文佳作,也是一篇极好的写作范文。
六、布置作业
1.课外选读何满子的其他杂文,并写一篇读书随笔。
2.学习课文以小见大的写法,从某一生活现象谈开去,思路要清晰,须言之有理,表现一种积极的思想意识。
3.阅读下文,完成(1)~(5)题。
记得有一位诗人说过这样的话:诗人要做诗,就如植物要开花,因为它非开不可的缘故, (甲)如果你摘去吃了,即使中了毒,也是你自己的错。
这比喻很美,也仿佛很有道理的。但再一想,却也有错误。错的是诗人究竟不是一株草还是社会里的一个人,况且诗集是卖钱的,何尝可以摘。一卖钱,这就是商品,买主也有了说好说歹的权利。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