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空中楼阁(第一课时)
2019-03-06
有些句子是直接引用的,如“雾失楼台”出自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之句,颇有人间仙境之意。3.品味语言的修辞美。(1)请同学们从文中选出你最喜欢的比喻句来,并说明理由。学生思考,吟诵,交流。生1:“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这一句写得好。古有“眉似青山,眼若秋水”之语。把山比喻成女子描画过的眉毛,本无新颖之处,但作者却妙出“高招”,又把山中的“小屋”比喻成“眉梢的痣”。这种独特新颖的比喻,不仅点染出了“小屋立于山脊”的玲珑清新,自然柔和,而且还让人联想到妙龄女子那妩媚动人的美好面容,给人一种具体、亲切之感。生2:“出入的交通要道,是一条类似苏花公路的山路,一边傍山。一边面临稻浪起伏的绿海和那高高的山坡。”这一句连用两个比喻,把碧绿的稻田比喻成浩瀚无际的“绿海”,给人以整体感,真是恰切至极;而作者把风吹稻秧所呈现的情态又喻为起伏的“波浪”,更加深了人对“海”的印象。作者连用两个有内在联系的喻体,形真态切地表现了稻田如大海一样的壮美景色。生3:“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这句话运用比喻新奇独特,优美传神。本体“山”与喻体“花蕊”,原本是极不相干的东西,但作者却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巧妙地把它们“联”在一起,表现了“山”的“花蕊”之形。而“花蕊”“慢慢地”“绽”开了的情态,更传神地绘写出了群山这静态之物在“破晓之时”,因光线的变化而给人的动态感,产生了一种惊人的艺术效果。生4:“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这一句写得好。作者把山间小屋喻为“鸟”,喻为“蝶”,确实新颖独特。这样写,从不同角度,不同感觉上,写出了小屋在树与树之间那轻灵自由、翩然若舞的姿态。生5:“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这一句写得太好了。把“山”喻为“一望无际的水面”,喻为“辽阔无边的天空”,都仅仅增强了所绘之物的形象性,还未能引起动感,“撩”起人的流动的浮想。而将“小屋”喻为“飘过”的“一片风帆”,“掠过”的“一只飞雁”,则不仅表现出了小屋的形态特征,而且使静止的景物有了动感,令读者由此延伸出无穷的遐思来。……教师总结:作者在运用比喻时,不仅注意了喻体本身的新颖奇特、形象传神,而且善于化静为动,赋予景物以灵动,以活力。比喻的形式也讲究变化多样,既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基本形式的运用,又有博喻、续喻等特殊形式的运用,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2)学生涵泳品味之中的比喻句,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背诵。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本文和《荷塘月色》在比喻的运用上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各抒己见。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讨论题目,教师不得强加给学生固定的认识或看法,只要言之有理,就是对的。如有学生认为“《荷塘月色》中的比喻取材狭窄、阴柔、浮泛,过于直露,缺少想像力”,教师宜积极肯定,并做正确引导。鉴赏应鼓励创见,不必循规蹈矩,墨守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