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 罗兰(节选)

2019-03-01

贝多芬的一生, 是为了音乐而生, 他君临于痛苦的深渊之上, 以令人赞叹的坚韧与刚毅讴歌着欢乐; 贝多芬的一生, 又是一个天才的作曲家为了完成他的艺术使命, 也就是通过他的乐曲表达他那颗“伟大的心”, 因而和世俗不断地矛盾冲突、不断地斗争的一生。
《贝多芬传》从这位作曲家的童年写起, 他出身于波恩城一个贫寒的艺人之家, 童年时代生活困苦, 音乐天赋被父亲发现之后, 便常常在粗暴的威胁与毒打下学琴, 并过早地担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贝多芬23 岁离家投奔当时中欧封建政治与文化的中心维也纳, 在那里度过了几尽一生的时光, 并陆续创作出许多杰出的乐章而获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他还未到30 岁听觉已开始失灵, 虽多方医治而无济于事, 晚年生活窘迫而至“为每天的面包发愁”。《贝多芬传》着重描述了这位音乐家在悲剧的一生中与肉体的痼疾及不幸的命运所进行的不屈的抗争, 他怀着被压迫被践踏的人民大众的反抗激情, 在他的作品中表现了和“命运”, 和人生的苦难斗争到底的勇敢顽强、撼天动地的气魄和力量。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中总是在刻意描画贝多芬的肉体与精神的磨难, 这就更加真切地凸显出贝多芬英雄的品格, 展现出他为至爱的艺术而“受苦、奋斗、为善”的闪光的一生。如关于1882 年《菲贷里奥》预奏会的“惨痛的记述”, 那使“他心坎里受了伤”, 至死也不曾忘却的可怕的一幕。
罗曼•罗兰细腻地描绘了贝多芬的心理和思想感情, 使作品具有浓郁的抒情格调, 具有瑰丽宏伟的音乐性。诚如罗曼•罗兰所坦言:“在心灵的天地中有着节奏和旋律, 这就是我的思想致力于达到的图景。”在传记中, 贝多芬的生活与创作, 生命与作品已经水乳交融为一体, 罗曼•罗兰将贝多芬“通过痛苦, 取得欢乐”的一生, 谱成了一曲撼人心魄的人与命运搏斗的生命交响, 贝多芬一生的悲欢离合, 有如交响乐中高低轻重的各种音调, 错综交织, 形成了壮美的旋律的洪流, 生动地展示出一个性灵的伟大与崇高。
罗曼•罗兰作为音乐艺术史教授, 优秀的钢琴家, 音乐评论家和为许多音乐家树碑立传的传记大师, 他以对于音乐的广博涉猎与深睿参悟将对贝多芬作品精当的音乐评鉴融入传记之中, 更加鲜明地表现出贝多芬作为作曲家的伟大。罗曼•罗兰还将贝多芬的书信、笔记、遗嘱等生平材料融入传记之中, 不但对主人公的性格进行了更细致深入的展示, 而且使传记更加真实、生动, 大大增强了传记这种逆时性文体的可信度。
正如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原序》中所言, 他的这部《贝多芬传》绝非是以严格的史学方法写作的渊博的学术著作, 而是“受伤而窒息的心灵的一支歌, 在苏生与振作之后感谢救主的”。正像罗曼•罗兰所希望的那样, 在人生的考验中, 贝多芬已经成为我们一个坚强而忠实的朋友, 成为一个良伴和向导, 使我们心中都有一股生与爱的欢乐, 使我们能不顾一切地去生活, 去爱。《贝多芬传》是一部具有丰厚思想底蕴与旺盛生命力的经典之作, 是罗曼•罗兰追求人类进步与和谐的博爱心胸中吟咏出的一支歌, 它以其特有的激越的旋律震撼了世界, 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海中掀起狂涛, 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罗兰以其丰厚的创作, 发展了传记文学这种文学体裁, 他的传记作品视野开阔, 思想深刻, 形象鲜明, 激情的诗意、哲理的探求和对现实的反映交织在一起, 构成多彩的历史画卷, 成为20 世纪上半叶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