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时传祥
2019-02-16⑤、追问:由这样进入回忆有什么好处?(先讨论后回答)
明确:表明时代呼唤时传祥,人民需要他,时代需要他。
⑥、访问中,写到上至国家领导,下至学校师生、作家、记者、演员等都争着和时传祥一起背粪,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那时人民都以劳动为光荣,劳动不分贵贱、不分身份。国家领导与工人的关系密切、平等。
⑦、采访回忆中写了时传祥哪些事迹?(从文中概括回答)
明确:先写时传祥平时的工作:每天掏粪、背粪的总重量;掏粪的时间;对掏粪工作的态度。(总写:略写)
⑧、追问:课文再造哪两个典型事例具体描写。 (看书回答)
明确:一是为耿大爷从厕所捞砖、洗砖、垒墙、清厕的事;二是写运粪改用汽车后,时传祥带领工友们自我加压,增加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益的例子。
⑨、提问:这两个典型事例说明了什么?(同桌讨论)
明确:前者说明了时传祥不怕脏、不怕累,工作负责;周恩来表扬时传祥的主人翁精神:自觉为党多做工作,做好工作。
⑩、时传祥参加“全国群英会”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后刘少奇主席握手合影留念。写这些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前后桌讨论)
明确:表明时传祥的工作成绩和党和国家给他的荣誉,也为后文作铺垫。
3、讲析第三部分
①、指名读第三部分。
②、思考:这一部分主要写的是什么?(看书后概括归纳)
明确:写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时传祥都保持了正直、本分的人格。
③、提问:为了突出表现他这一性格,文中写了哪些事?(看书后同桌讨论)
明确:
a、成了劳动模范的时传祥,五六十年代,哪次回老家都坚持扫村里的大道。
b、坚信了;刘少奇主席不是坏人。”到死也不相信他是个坏人。
c、1973年春节,听说刘少奇主席逝世,时传祥精神失常,随即去世。
④、提问:中央领导关心时传祥一家人说明了什么?
明确:善良的人民需要时传祥,时代需要寻找时传祥精神,时代呼唤时传祥精神。
二、深入探究
1、如何理解“重访精神高原”活动?
明确:“精神高原”形象地比喻高尚的精神特质,“重访”蕴含着重新发掘曾经辉煌过、曾经影响过一代人的劳模精神。当然,时隔多年以后再来写他们,必须赋予其新的内容,也有其新的目的。阅读文章时,要仔细体会这一点。
2、课题“寻找时传祥”中为什么用“寻找”一词? (学生思考、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明确:“寻找”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要发掘劳模时传祥身上仍闪烁时代光芒的精神特质,呼唤人们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在、本分;二是含蓄地指出在“动荡不定的精神家园”里,虽然有入迷失了,但心存美好的人们却仍然渴望与向往时传祥精神。
3、启发引导:作为人物通讯,该文应该全面具体记叙时传祥的经历、事迹、影响等,但时隔多年,继续写这些在现代人心目中早已过时”的人物,写什么,怎么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寻找一个切入点,颇费思考。这篇文章是一篇人物通讯,但已不是一篇传统意义上的人物通讯。请结合“重访精神高原”活动,思考作者重拾老话题的用意。(学生思考、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评点归纳:这篇通讯开掘了一个深邃的思想和重大的主题,即今天我们应该具有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时代是应该变的,但为社会勤奋劳动和真诚待人的道理不该变;现今社会,仍然需要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的人,实实在在于活,本本分分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