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时传祥
2019-02-164、结合现实生活,谈谈我们现在是否需要时传祥精神?应该怎样体现时传祥精神?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当评点。)
5、“用事实说话”是新闻的基本特征。本文写于时隔几十年的九十年代,作者对当时的情形已经无法直接描述,那么他如何遵循这一原则的呢? (请学生研读二、三两部分,分析讨沦,发表见解。教师引导评点。)
明确:只有靠采访知情人,才能写出时传祥当年的事情。
第二部分用具体事例侧重写时传祥的敬业、实在。先总写“面”上的情况,每天每年怎样干活:每天掏粪,背粪的总重量得有五吨;十七八年,没有节假日,右肩磨出了巴掌大一块又黑又硬的老茧。再选写两个典型事例,一是为耿大爷家从厕坑捞砖、洗砖、垒墙、清厕的事;二是写了运粪改用汽车后,时传祥带领工友们自我加压,增加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例子
第三部分主要写了时传祥在文革动荡年月正直为人、待人的事,其中还以插叙的形式写了五六十年代成为全国著名劳模后,回乡仍坚持扫村里大道的事,突出时传祥做人一贯的本分、正直。
这篇通讯通篇追求一种平静的形式和格调,叙写时传祥的事迹时,始终注意用知情人的陈述来表达,十分注意“用事实说话”。作者几乎没有用什么形容词,更没有作者的主观议论,只是用记者采访的人物陈述及其评论,让读者充分体会通讯真实性的特点,极大地增强了说服力。
6、本文想要表达的主题是通过叙写劳模时传祥的事迹,揭示当今人们应该有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说明时代需要时传祥精神。那么,作者是如何将五六十年代的劳模事迹与现代人的思想结合起来的? (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找到有关语言,揣摩作者开掘主题的思路,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引导点评:通讯开头异峰突起,给人以历史纵深感。作者以散文诗的语言,揭示丁一个令人痛苦的事实,时隔多年旧事重提,引人反思。然后写记者采访时,中学生漠然无知,老师傅惊讶激动,更 是含义深刻。对往事的回忆,引起老人们的愤愤:“嘿!现如今叫什么?谁还理会个背粪的……”在后来的采访中,大凡了解些时传祥的,谈话多是这么“转折”的……作者虽然未对此作何评论,但他的思想倾向是明确的。结尾含蓄,“写时传祥”遭人嗤笑,这本身就说明现实生活存在的问题;而“后来其中一人单独”对记者表示了对时传祥精神的渴望与向往,这是一种更深刻、更耐人寻味的对主题的深化,是对今天人们内心仍存美好的一种肯定。
作者追求一种十分平实、十分朴素的风格,然而,透过字里行间,作品所体现出的情感是热烈而鲜明的,这是因为作者将自己激动的情感和理性的思考都隐藏在一种引而不发、含而不露的客观叙述之中。惟其如此,读者通过作品所受到的启发是强烈而又深刻的,这与现在的一些虚张声势、情感虚假的报道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引发当代人的深层思考。
三、总结全文
1、内涵丰厚,主题深刻
时代是应该变的,但为社会勤奋劳动和真诚待人的道理不该变;现今社会,仍然需要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实在在于活,本本分分做人。
本文通过追颂时传祥的先进事迹,反映了人们价值观取向的变化,表达了对美好的精神品质的追求的信念,呼唤人性的回归。
2、客观真实,布局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