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备课

2018-10-07

《庄子》还以想像丰富、结构灵活见长。“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奇见之也。……其书虽玮而连无伤也;其辞虽参差而诡可观”(《天下》)。这是作者写作特色的自白。凭空虚设,海阔天空,放纵自由,宏伟壮丽,诙谐怪异。大鹏展翅万里,北海虚怀若谷(《秋水》),盗跖声色俱厉(《盗跖》),庄周化为蝴蝶(《齐物论》),凡此种种,都说明作者并不按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再现生活,而是用丰富的想像,离奇的夸张,以及大量的比喻与拟人手法去写意抒怀。在行文构思上,放得开,收得住,首尾不落俗套,转接无留痕迹。文思跳跃,散而有结,开阖无端,令读者恍惚迷离,正如刘熙载所说:“文之神妙,莫过于能飞。庄子之言鹏曰‘怒而飞’,今观其文,无端而来,无端而去,殆得‘飞’之机者。”(《艺概•文概》)
富于抒情意味,也是《庄子》散文的一大特色。当作者在描述道家的理想人物或发表议论时,必定带着满腔热情。如称“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天下》)而对于昏君乱臣、虚伪君子、名利之徒,则表现得疾恶如仇,常常给予辛辣的讽刺,无情的揭露。他敢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直叫“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殚残天下之圣法”(《胠箧》)。把曹商求官视为舐痔(《列御寇》),将惠施专揽相位比作嗜食腐鼠(《秋水》)。或爱或憎,或褒或贬,嬉笑怒骂,鞭辟入里。《庄子》行文千变万化,总离不开作者的自我表现。栎树、游鱼、蝴蝶、渔父、野马、海鳖等等,都具有庄周的性格,体现了庄周某种精神状态。所以尽管是论理文章,读来却觉得韵味无穷。此外,词汇丰富,句式灵活,构思精巧,多用韵语,善作连类比喻等,也是同时代作者所不及的。所以鲁迅认为:“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庄子》在文学上的影响很大。自宋玉、贾谊、司马迁以来,历代大作家几乎无一不受到它的熏陶。在思想上,或取其愤世嫉俗、不与统治者为伍;或随其悲观消极,自解自嘲。对于《庄子》的艺术,或者赞叹,或者仿效,或者从中取材而化为己意。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在思想和艺术上都从《庄子》那里吸取了许多营养。
《庄子》中《列御寇》《山木》两篇,都明写庄周有弟子,但姓名不传。《管子》中《心术》《白心》等篇,《韩非子》中《主道》《扬权》等篇,尤其是《吕氏春秋》与《淮南子》的许多篇章,都可见到庄子学派痕迹。似乎楚、秦一带,其学曾颇为流传。秦代专行法治,汉代独尊儒术,所以对《庄子》一书不甚称道。自三国时何晏、阮籍、嵇康出,此书才盛行。陈寿《三国志•魏书•曹植传》说到何晏好老、庄之言,《王粲传》说到阮籍以庄周为模则,嵇康好老、庄之说,“于是崔、向秀、郭象、司马彪等接踵为之注,而风俗亦此移矣”(洪亮吉《晓初书斋初录》)。隋唐之际,尊庄周为“南华真人”,奉《庄子》为“南华真经”,注《庄》之风日盛。成玄英承郭注作《南华真经注疏》着重于文字训诂。以后宋代有褚伯秀《南华真经义海纂微》,明代有焦《庄子翼》,清代有郭庆藩《庄子集释》、王先谦《庄子集解》,都分别为各时期《庄子》注的代表作。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