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备课设计

2018-03-31

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          今义:许多人
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小学教育的阶段
(二)一词多义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平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求学)
3、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4、吾师道也。(学习)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释经文的著作)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疑惑)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所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用来……的)
2、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
【研习探讨】
1.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当时上层士族的子弟,不管品德智能高低,凭着高贵的门第,生来就是统治者,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他们尊“家法”而鄙从师。到了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这种风气仍然存在,上层“士大夫之族”自己不从师学习,也反对像韩愈那样公然为人师之人,还对别人的从师学习“群聚而笑之”。”请从文中找出反映当时从师的一些不良风尚的语句。
交流明确: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2.针对这种不良风尚,韩愈是用什么样的策略作出有力的批判的?
交流明确:
-用了三组对比,突出了耻于从师这种不良习气的愚蠢。
针对“今之众人”,文章写道:“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针对“于其身也”,文章写道:“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针对“士大夫之族”,文章写道:“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最后正面举孔子从师的例子,得出“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结论。
3.杂文往往渗透着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请你找出并感受文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
再诵读课文,交流明确:
  -语气词:乎、也、欤
  -感叹词:嗟乎、呜呼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嗟乎!师道之不复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也!
4.推敲作者的主要观点,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
1.在文中找出作者表达的观点
交流明确: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道之不传也亦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