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乡土情结》重点段落赏析
2017-07-02赏析
精炼的语言,写出了多数游子异乡漂泊的结局。交代了离乡者可能的境遇:一无所有而回乡;二是流连在外,怕归乡;三是锐气消尽,渴望归隐;四是厌恶官场,淡泊名利,归隐;是春风得意,志得意满。
引用韦庄的“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写出离乡闯荡的人怕归乡的心态;引用孟浩然的“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写出不得志后的思乡之情和少年豪情的消灭;引用项羽的“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写出闯荡有成者志得意满,意欲回乡炫耀的迫切心情。这些引用,恰当地表现了远离故乡而又境遇不同的人对家乡的不同心态,是乡土情结的不同表现。
5、灾难使成批的人流离失所,尤其是战争,不但造成田园寥落,骨肉分离,还不免导致道德崩坏,人性扭曲。当然,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四方丈夫事,平心铁石心”;“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都是千古美谈。但正义战争的终极目的,正在于以战止战,缔造和平,而不是以战养战、以暴易暴。比灾难、战争更使人难以为怀的,是放逐:有家难归,有国难奔。屈原、贾谊、张俭、韩愈、柳宗元、苏东坡,直至康有为、梁启超,真可以说无代无之。——也许还该特别提一提林则徐,这位揭开中国近代史开宗明义第一章的伟大爱国前贤,为了严禁鸦片,结果获罪革职,遣戍伊犁。他在赴戌登程的悲凉时刻,口占一诗,告别家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戌卒宜。”百年后重读此诗,还令人寸心如割,百脉沸涌,两眼发酸,低徊欷歔不已。
赏析
这一段是写严重的战争和对个人来说更为严重的放逐等灾难引发的超越思乡情结的爱国情怀。这一段在内容上承上写离乡引发思乡,在主旨上开始对乡土情结的升华。
战争引发思乡之情,容易理解,所以作者点到为止,着墨不多,而用较多篇幅并引用顾炎武、霍去病的名言及唐朝李贺的诗句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写爱国志士的爱国行为,为下文主题的升华作铺垫。同样,放逐与乡土情结的关系作者也着墨不多,重点有二:一是大量列举被放逐的名人,是为了说明这种放逐遭遇及其引发的乡土情结的普遍性。二是运用例证引证写林则徐,突出了爱国情怀的重要性。写出了为国为民的情怀在志士心中比家园之思更为重要。
总之,这一段表面上似乎没写乡土情结。其实,既然任何一个离乡之人都不可避免地产生家园之思,他们又怎能例外?不写不等于没有,这样处理是为了表明:为国为民之情在志士心中比家园之思更为重要,这是对乡土情结的超越,是对仁人志士高尚情怀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