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爱农》学案

2017-06-16
七、阅读材料 1、《哀范君三章》 《哀范君三章》(19xx年)
风雨飘摇日①,余怀范爱农。
华颠萎寥落,  白眼看鸡虫。②
世味秋荼苦③,人间直道穷。
奈何三月别,  竟尔失畸躬。

海草国门碧④,多年老异乡。
狐狸方去穴,  桃偶已登场。
故里寒云恶,  炎天凛夜长。
独沉清冽水,  能否涤愁肠?

把酒论当世,  先生小酒人。 大圜犹酩酊⑤,微醉自沉沦。
此别成终古,  从兹绝绪言⑥。
故人云散尽,  我亦等轻尘! (诗后附书四行) 我于爱农之死,为之不怡累日,至今未能释然。昨忽成诗三章,随手写之,而忽将鸡虫做入,真是奇绝妙绝,辟历一声,群小之大狼狈。今录上,希大鉴定家鉴定,如不恶,乃可登诸《民兴》也。天下虽未必仰望已久,然我亦能已于言乎?二十三日,树又言。 注:原诗最初发表于19xx年8月21日绍兴《民兴日报》,署名黄棘。1934年鲁迅把第三首编入《集外集》时题作《哭范爱农》,“当世”作“天下”,“自”作“合”,“此别成终古,从兹绝绪言”作“幽谷无穷夜,新宫自在春”。许寿裳《怀旧》:“先兄读了,很赞美它;我尤其爱‘狐狸方去穴’的两句,因为他在那时已经看出袁世凯要玩把戏了。” ① 《诗·鸱〔号鸟〕》:“风雨所飘摇。”
② 白眼:《晋书·阮籍》:“(阮籍)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鸡虫:杜甫《缚鸡行》:“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鸡虫暗指排挤 范爱农的自由党主持人何几仲,故“奇绝妙绝”。
③ 荼苦:《诗·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④ 李白《早春于江夏送蔡十还家云梦序》:“海草三绿,不归国门。”
⑤ 大圜:《吕氏春秋·序意》:“爰有大圜在上。” ⑥ 绪言:《庄子·渔父》:“曩者,先生有绪言而去。 2、《水的生命归宿》

水的生命归宿     是否屈子投水开了先例,没有人考证,但是在我读到这些文字记载的时候,总能感到有一种洗涤的或是叫做洗礼的精神在左右着我们。智者选择水,是在以水为纸,以身为墨,书写最后的文章。但当年不屈的屈子选择的是“自度”。他不想在此岸,也不想到彼岸,口里念着后来被历朝知识分子引为精神标尺的口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来到江边。屈子给自己绑上一块大石头,这个动作告诉我们,显然他是会水的,不绑石头就会浮出水面。他铁了心,不与那个王朝再说一句话了。     有人说屈原的精神是由楚国的碧水所缔造的,水的生命精神在他身上还表现为一种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品质,以水作为自己的生命精神归宿。投水以明志,以剖心迹。屈原的人生归宿由于受水文化的滋润,使中国的传统文人的明志方式有了载体。几乎所有的传统文人都具有的洁身自好的品性,但正是从屈原始。文人对于这些令人无力承受的愁苦和感伤,心存一种抗争的勇气:当活着会更加痛苦,那就洁身自好,不与污浊同流,就以芷兰之香抵御世间污秽之气;当所有的吟咏和酬唱没有任何的效果,那就清清爽爽地离世而去。因为屈原的投水,让不少文人选择了水的流逝中消失自己的理想和无法实现的抱负,这是幸事还是悲哀,人们过去是给予大大地赞美,因为南方的水多,也是最为方便的离世方法,于是即使离开了南方也会用这种方式获得解脱。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