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 乔治•萨顿(1884—1956),美国(国籍)科学史专家,近代科学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他为科学史研究作出重要贡献,一生著述甚丰,出版著作15部,发表论文800余篇,代表作是《科学史导论》。
【拓展迁移】
1.d。紧扣“根本原因”进行选择,abc属于答非所问。2.a。抓住“多数科技史家认为,和谐音律的认识,最可能源于弦乐”选择。3. c。c项属于无中生有。4.c。c项与“这从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中国从古巴比伦学习十二律音乐体系的说法”不一致。
第四课时 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问题探讨,认识文明对话的内涵及其意义。
2、能为较长的学术文章提炼关键词语,写出内容提要。
3、认识各种常见议论文在表达方式、语言使用和整体风格上的不同特点。
4、了解、运用常用的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
陈炎,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1987年,XX年分别获山东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师从周来祥和曾繁仁教授,现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文艺学专业美学方向博士生指导教师;并兼任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文史哲》杂志主编;主要从事文艺学专业、美学方向的教学、科研和编辑工作,兼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探讨。为中国美学学会理事、山东省美学学会常务理事。出版《积淀与突破》、《陈炎自选集》、《反理性思潮的反思——现代西方哲学美学述评》、《多维视野中的儒家文化》等学术专著多部。由于上述研究,陈炎教授曾获“教育部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XX年)、“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4年)、“山东省教委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4年)、“跨世纪文学评论一等奖”、“刘勰文学评论奖”等多项奖励和“教育部第四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XX年)、“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社会科学突出贡献者津贴”。现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文史哲》杂志主编。
二、解题:
《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是一篇文化批评论文。文章的题目是论题,就是揭示论述的范围。如果将它补全了,就是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资源的角度看两种文化的短长,以及由此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
三、学生自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
四、师生讨论归纳:
1、从文化结构上,也就是从根本观念上,对中西两种文化进行考察。
2、谈感性生命的极度表现。
3、西方文化这种对于感性世界和理性世界两极的极端追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4、中国文化由于其根本观念形成了传统体育与科学均不发达的局面。
5、中国文化,导致其艺术与工艺特别发达。
6、中国文化的体育与科学受到艺术与工艺的制约,带有艺术化和工艺化的影子,显现出中国与西方文化各有短长。
7、对待西方文化应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