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中华传统文化现在的社会功能和意义。
五、编写结构提纲:
第一段:(1节)中国与西方文化资源的根本差异(总说,正面)
感性-体育
西方(两极最发达)
理性-科学
中国(感性与理性相互交融)感性与理性两极均不发达
第二段:(2-6节)中国与西方文化的优劣短长(分论)
西方:感性文化的极度表现(体育)-感性生命的生机
理性文化的极度表现(科学)-理性生命的强大力量
艺术-科学化(模仿说)体育化(宣泄说)-失去审美情感的魅力
中国:感性生命(体育)-知足、容忍(蔑视竞争、压抑冒险)-气功、太极(艺术化)
理性生命(科学)-知行合一-(只注重实践、忽视思辨)-没有理论体系(工艺化)
艺术和工艺特别发达 文学
工艺
第三段:(7节)对待西方文化应有的态度。(反面论证)(进一层)
第四段:(8节)中华传统文化现在的社会功能和意义。(再进一层)
六、讨论结构特征和论证方法以及语言特点。
1、递进式结构
2、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法
对比把握住相应的范畴进行比较,显得条理分明。
举例有代表性,表述点到为止,比较概括。
3、语言:㈠干净利落,用词造句注意把握分寸。
㈡ 笔锋带感情。如:用“邯郸学步”讽刺全盘西化。
七、问题探讨: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与《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分别从不同领域论述了文明对话的意义,两篇文章有那些异同?
明:同:结论大致相同,两种文化应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都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异:《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是以历史考察探究两种文化的关系正反对比揭露错误认识和偏见的失误所在。
《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着眼于现状的分析,两两比较,从文化结构到具体领域比出两者的差异短长。
八、布置作业:
完成《评估》上的作业
【拓展迁移】
从思维方式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上:学者们常常用辩证思维来描述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用逻辑思维或分析思维来描述西方人尤其是欧美人的思维方式。他们认为,中国人的辩证思维包含着三个原理:变化论、矛盾论及中和论。其中中和论体现在中庸之道上,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着适度的合理性。对中国人来说,“中庸之道”经过数千年的历史积淀,甚至内化成了自己的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