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教案

2017-05-05

    心得是什么?在文中寻找关键语句回答。
    明确:这一段承接第二段游山未尽兴的事件引发的议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就能成功吗?在文段中继续寻找答案。(略)
    归纳起来,作者揭示了成功的条件就是 “志”、“力”、“物”,强调了“力”与“物”这两个客观条件的作用,又强调了“志”这个主观因素的关键作用,强调只要尽己之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亦可“无悔”、“无讥”,作者在这儿所论述的既是游山之所得,又是治学处事之理,也是成就一切事业之道。从这里大家受到了什么启发?能不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谈一下。
    (2)教师背诵第四段,由于句子较长,强调句读,便于理解。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
    “古书之不存”跟上文哪句话相照应?(“其文漫灭”。)“后世之谬其传”又是跟哪句话相照应?(“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作者认为现实中像这样的情况多吗?(“何可胜道也哉”)
    由此讨论:你认为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情况多吗?请举例证明。
    学生畅所欲言,估计说的更多的使广告招牌、报章杂志上出现的。(略)
    提问: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作者从仆碑发生联想,指出对待传闻应该采取“深思慎取”的态度。
    3、 4两段都是由生活中具体的小事阐明了悟出人生哲理,表现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4、教师背、学生读最后一段,尽量慢一些,强调“父”字读作“ fû”学习游记写法的结尾,再如《醉翁亭记》的结尾也是这样。
    5、学生再读课文,同方交换检查背诵,并检查默写。
    五、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和感情。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六、结合课后练习,疏通文意,积累语言。
    1.词
    [乃]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
    良乃人,具告沛公(于是)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
    [道]
    有碑仆道(路,道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
    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盖]
    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