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角的喜剧》教学实录
生14:课文中的事例多是生活常识、自然现象;老师举的是名人事例。
师:对,前者是生活实例,后者是名人名事。大家喜欢那一类?(多答后一类) 其实,两者各有好处,前者鲜活生动,后者经典、极具权威性。那么,课文中为什么不用名人名事,而大量用生产生活的事例呢?
生14:可能是为了吸引读者,生动有趣,使得道理深入浅出。
生:为了使文章更形象,更具有散文的风格。
(投影――事例使用(1):因对象而异,因文、目的而异)
师:我还补充一点,此文主要是写给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看的,故要用他们熟悉的事物。可见,用事例说理时,还要注意对象。常言道:事实胜于雄辩。用事例来讲道理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下面请打开你的作文本,看看你在这次作文中用了那些有说服力的好事例?还能否增加或改换一些事例?将你的作文与课文进行对比,说说你获得了那些有益的启示?请相互交流讨论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
师:好,现在先请自荐或推荐好的事例。
生15:我在作文中用了这个事例:寒潮虽然给人带来诸多不便,但是寒潮也能带来降雨,改善空气质量……(念作文)
师:好,这个事例不错。好像是你们《地理》课本上的吧?(点头)请班上用了这个事例的同学举手。(近半数人举手)大家意识到一个问题没有:这么多的人都用了这个例子,会出现什么问题?
生(众答):雷同了,没新意了……
师:是啊,事例不仅要得体,还要尽可能新颖独到些。
生10:我有这个事例:亚里士多德只知道物体的重量与降落速度有关,得出了重的东西先落地的错误结论。伽利略却经过实践,发现了空气阻力、体积、密度之间的复杂关系,最终得出了科学的结论。
师:很经典,是名人名事,特别值得肯定的是:他没有像有些同学那样大谈伽利略如何实践,而是把重点放在他发现事物的复杂性上,这扣题很紧。请大家接着说。
(学生依次介绍:杀狼护鹿,导致鹿群退化;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特殊性的认识;深圳的成功显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特殊性……)(有的赢得了掌声)
师:太精彩了。再请大家谈谈对比作文与课文后所获得的启示。
生(依次):我学到了多样化使用事例的方法。我的事例不太恰当,也不生动,应该用经典的事例……
师:是的,收获不小。让我们来总结一下,用事例说理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总结后,投影――事例的选择、使用(2)):
选择上:1、事例能深刻地证明观点。2、事例有代表性。3、事例经典,有权威性。4、事例为讲道理服务。使用上:1、要简洁概述。2、要加评议,突出论点。3、充分而适当。
师:让我们再回到课本上,看看文中的事例是不是这样的。请大家读一下“农民识天气”这一事例。(生读完),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叙述的?
生:用概述语言。
师:再来读一下事例后面的的话。(生读完),这几句点评的话可否不要?
生:不行,因为这一点评就把事例和观点联系起来了,说服力更强。
师:看来,举了例还要加以分析,才能画龙点睛,避免堆砌事例。好,请看屏幕,这是两则精彩事例,请大家试着将事例(一)放到课文中去,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好?怎么放?
(投影):好事例欣赏(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