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首学案


    “青青子衿”到“鼓瑟吹笙”两段连贯之妙,古今无二。《诗经》中现成的句法一变而有了《楚辞》的精神,全在“沉吟至今”的点窜,那是“青青子衿”的更深的解释,这是一个完满的行程,也便是人生旅程的意义。“月明星稀”何以会变成“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几乎更不可解。唐人诗“一叶落知天下秋”,我们对于宇宙万物正应该有一个“知”字。然则既然是山,岂可不高?既然是海,岂可不深呢?山海之情,成为漫漫旅程的归宿,这不但是乌鹊南飞,且成为人生的思慕。山既尽其高,海既尽其深。人在其中乃有一颗赤子的心。孟子主尽性,因此养成他浩然之气。天下所以归心,我们乃不觉得是一个夸张。
问题探究
    读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相信你一定对陶渊明产生了兴趣,请你以“走进陶渊明”为主题,进行一次探究活动,领悟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吧。
    导思:众眼看古人,所见各不同,真是“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关于陶渊明,自古以来就有分歧,有人说陶渊明的隐居生活为我们后世不如意的文人,提供了一个精神归宿。也有人说陶渊明的思想消极避世,假如我们都厌弃官场黑暗,归隐田园,那这个世界岂不更加污浊?我们应该勇于面对现实。还有人说那么大的一个社会,只凭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他的归隐是一种无言的抗争。再说,他不归隐,古代就少了一位大诗人了。探究时可以结合上述看法,再查找有关资料,在通读陶渊明作品基础上写出自己的理解来。
    探究:第一步,借阅一些陶渊明的作品,尤其是能反映他情趣、爱好、品格与写作风格的作品,如《五柳先生传》。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在阅读时,备一本笔记本,随时记下自己的感想、心得、疑点,随时在书上圈画、评点,以此积累第一手资料。
    第二步,阅读时要注意“以人看世”,注意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分析理解。还要查找有关对陶渊明的评注文章,可以是从思想分析的,也可以是从作品的艺术特色上分析的。
    第三步,选择课题后,相同课题的同学加以讨论,共同拟定写作提纲,丰富论据。可以去校电子阅览室,在网上通过关键词检索,浏览网上相关研究信息。
    第四步,明确内容,就某一个课题写一篇XX字左右的小论文。
    第五步,相互传阅,共同评价,装订成册。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