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学案
2.从思想倾向的积极意义上
思想倾向是否是有积极意义,是否给读者以健康的审美感受,是衡量艺术作品思想价值的重要尺度。《黄鹂》中的人生哲理是以间接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但是它给人的启发和思考,在那样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渗透着积极的思想倾向。特别是文章中最后遇到黄鹂的那种“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景象,更是寄托了作者对艺术、对人生的追求:他多么希望能给艺术、给各种事物一个广阔的天地,使它们都能发挥到极致啊!虽然在被“左”倾思潮束缚的1962年.作者的这种呼唤难以得到热烈而认真的响应,但他这种乐观的预示,这种对理想的追求,无不闪烁着先知的光辉。
反馈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的“致”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闲情逸致 b.错落有致 c.淋漓尽致 d.美到极致
2.下列句子是复句的一句是( )
a.初次见到它,是在阜平县的山村。
b.有一次,在东海岸的长堤上,一位穿皮大衣戴皮帽的中年人,只是为了讨取身边女朋友的一笑,就开枪射死一只回翔在天空的海鸥。
c.这里是很安静的,甚至有些近于荒凉,它们也许会安心居住下去的。
d.那是抗日战争期间,在不断的炮火洗礼中,有时清晨起来时在茅屋后面或是山脚下的从林里,我听到了黄鹂的尖利的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
3.文中叙述中年人猎杀海鸥的情节属于下列哪种叙述方式( )
a.顺叙 b.插叙 c.补叙 d.倒叙
4.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
a.孙犁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荷花淀》、长篇小说《风云初记》、《铁木前传》和散文集《晚华集》等。
b.黄鹂,又名黄莺,身体黄色,嘴淡红,啼声婉转,吃林中害虫。正是因其对人类有益,作者才认为它美到极致。
c.“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一句源自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的信,原意为对人物性格的表现,一定要将其置于相应的社会环境中;本文中的意义在于事物只有在相应的环境中,才有可能尽显其美。
d.文章以黄鹂为线索,所写的主要对象是黄鹂。但文中又运用了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来表现主旨,启发读者进行哲理性思考。
5.下列句子中最能体现作者对黄鹂迷恋的一项是( )
a.它们飞起来……美丽极了,想多看一眼,都很困难。
b.一听到它们叫唤,心里就很高兴。
c.对我来说,这真是饱享眼福了。
d.使我看了黄鹂的全部美丽,这是一种极致。
6.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词,能换成括号里的词吗?为什么?
①有时坐在小石凳上谛听(聆听)着,但总找不到它们的窠巢所在。
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