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必修一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华侨中学 王海珠 陈永凤     【教学目标】

  1、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2、感悟语言运用的妙处。

  3、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

  4、熟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2、体会景、情、理三者内在的联系。

  3、了解作者运笔自然,文辞优美的写作特色。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情理交融,汪洋恣肆,当时就有“苏氏文章擅天下”的美誉。他还称得上是一位高级厨师。“东坡肉”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中国古代楷书有“颜、柳、欧、苏”四大流派,这里的“苏”,就是苏轼,可见他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之高。所以说苏轼是位少见的旷世奇才。我们今天又来学习他的流传千古的佳作──《赤壁赋》
 

二、作者背景及文体简介 
 

三、教师配乐朗诵全文

  (要求听准字音,听出节奏,找出文中押韵的韵脚,听教师对文章感情变化的处理)
 

四、朗读课文,疏通字词,注意特殊用法及句式 

五、整体感知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是如何转化的?

  1、苏轼力图排遣政治打击而带来的苦闷从而听任自然,乐观旷达,作者力图从消极中超脱出来,其实是含蓄地向他的政敌暗示,我虽然遭贬,但我却超然世外,飘然欲仙,寄情山水,尽得其乐,不寂寞不烦恼,反而积极向上。

  2、感情变化过程:乐──悲──乐先写月夜泛舟,饮酒赋诗,沉浸在美好景色中而忘怀世俗的快乐心情;再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变化无常,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表现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六、学习第一段

  (先诵读,再思考,有所理解后再读,力争课内背诵。后面的段落同。)

  1、文章第一段的景物描写美在何处?为什么写得赛似仙境?

    明确:苏子泛舟赤壁之下,上面是一轮皓月,下面是万顷碧水,月光如烟雾般笼罩江面,清风徐徐吹拂,一叶扁舟如一片苇叶,轻浮水面,任意左右东西。景象澄沏,又似朦胧,如梦境一般。作者仿佛觉得在浩荡的太空中乘风飞行,毫无阻碍简直就要远离人世,悠悠忽忽升入仙界里去了,令人陶醉其中,赏心悦目。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