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固结构的探析(第二课时——结构与强度)

2019-03-08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联系“应力”,理解强度的概念。

  2、能够区分结构强度与稳定性的区别。

  3、通过案例学生能够自己分析影响结构强度的因素。

  4、从热点问题,日常生活出发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技术中的结构与他们密切相关,激发学生自主的关注身边的生活,提高他们的观察力,能用强度的概念来评价、选择和使用结构。

二、教学分析

  1、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已经在前一节课学习了结构与稳定性,对这一章节的学习难度不会很大,只是学生容易将本节内容与稳定性的知识点混淆。

  2、教材内容分析:本小节的内容从课本知识点的编排上,到知识点本身,都与稳定性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应注意让学生了解这两小节内容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能够联系“应力”,理解强度的概念。

               2、通过案例学生能够自己分析影响结构强度的因素。

教学难点:了解结构稳定性与强度的联系与区别。

四、教学策略:从热点话题出发,引入强度的概念,通过课本的案例分析,学习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再通过视频展示图片,分析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能关注身边的生活,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我们前面讲过结构的稳固性探析包含了两个内容,一个是结构的稳定性,一个是结构的强度。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结构的稳定性,这节课我们接下来学习结构的强度。

  2、结构强度的概念: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知道结构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负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那么结构的强度是什么呢?例如我们现在坐的椅子,它要承受我们的重力,大家想想,如果有一个体重很重的人坐在这张椅子上,很可能椅子无法承受他的重力,椅子坏了,人跌倒在地上。(就像我们前两节课做的鸡蛋的试验,有个同学坐在上面,鸡蛋被压碎了。)那我们如何来评价这张椅子呢?我们就要用到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强度。这张椅子的强度是怎样的,也就是指它受到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它不被外力破坏的能力如何。

  所以说结构的强度是指:结构具有的抵抗被外力破坏的能力。

  3、强度与稳定性的联系与区别:那么它和结构的稳定性的区别在哪里呢?我们知道稳定性是研究物体的保持平衡状态的能力,强度是研究不被外力破坏的能力。例如我们刚才举的椅子的例子,椅子能够承受人的重力这是一个强度问题,那么椅子会不会左右晃动,摇摆,那就是一个稳定性问题了。(通过例子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不必要进行深入分析)

  4、应力和强度的关系:这只是我们一个笼统的说法,我们如何来衡量一件东西的强度呢。那就要用到我们以前学习的应力的知识。

  联系前面的内容讲解应力与强度的关系,如何用应力来衡量强度。举鸟巢结构钢卸载的例子说明(只要有感性的认识即可,不必要有量的分析。)

  5、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

  (1)总结出影响结构强度的几个主要因素

  ①完成课本p17页案例

  ②学生回答

  ③由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得出影响结构强度的几个主要因素。

  (2)因素1:结构的形状

  ①三角形形状。展示幻灯片,通过钻石的例子进行分析。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