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名称: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第三章第二节《设计的一般原则》
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手机全面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及学会与他人交流观点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竞答等方式,让学生从中建构设计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和典型案例的分析,增强对技术设计中人文因素的理解,创新意识以及对个人、社会、环境的责任心。
(2)通过对自己和他人作品的分析评价,对设计的一般原则形成全面的、联系的辨证观。
教学内容分析:
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第三章第二节《设计的一般原则》(苏教版)主要阐述了产品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创新、实用、经济、美观、道德、技术规范、可持续发展)以及各原则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因变和主次关系。本节内容是全章的重点。设计的一般原则既是设计的规范,又是评价的尺度。学生通过对设计的一般原则理解,能初步形成运用设计的一般原则评价产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对设计的一般原则及其关系的理解。
(2)初步应用设计的一般原则来评价某些产品。
教学难点:
对设计原则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关系的理解。
教学策略设计:
在本节的教学中,教师将采用“主导—主体”的设计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知识建构和能力拓展。总体教学流程为:“情境导入——合作探究——强化理解——能力展现——总结提升”。本节安排2课时,第1课时通过探究进行知识的构建,第2课时通过竞答,强化理解,并通过大量事例的分析评价,对设计的一般原则形成全面的、联系的辨证观。
教学资源准备:
手机的图片和阅读资料;
多媒体课件;
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竞赛题,并复印若干份;
教学过程设计:
第1课时:
1、 情景引入,组织学生小组调查
引入:今天我们学习产品设计的一般原则,我们以手机作为代表进行学习……
设计这样一个情景:某手机开发单位,已经开发了很多产品(老师展示手机图片),现在准备开发设计一款新型手机,在设计开始前准备做一次用户调查。把学生分为几个“用户群体”( 年轻男性用户,年轻女性用户,工薪阶层,高收入用户等),请几位学生作为设计单位的调查人员分别向这些用户群作调查。
2、小组调查汇总,合作探究
调查之后,他们作归纳介绍,最后由老师(设计主管),总结新型手机的设计要求(原则)。
① 小组调查,一起探究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到手机消费者对手机的要求,请小组长将汇总的调查情况写道黑板上。
附一个班课堂实录小组调查情况:
年轻女性:漂亮、好看、使用、体积小、能上网、辐射小
年轻男性:个性、金属外壳、带mp4、上网、结实、外壳有金属质感
工薪阶层:经济实用,能打电话就行
高收入用户:功能多、样式美观、显得高贵有派头
让我们换位思考:假设我们都是手机的设计者,我们应该怎么样才让我们设计的手机受消费者欢迎呢?就是要满足顾客的需求,现在我们将黑板上的各项需求总结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