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一般原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理解设计一般原则的概念。

2、   理解设计一般原则之间的辨证关系。

3、   能用设计的一般原则评价技术产品。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回顾便携式小凳子的设计过程中,感悟设计原则的应用,自主建构设计原则的知识技能。

2、在经历技术产品评价的过程中,体会设计原则间的相互关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设计产品和典型案例的分析,增强学生对技术设计中人为因素的理解,培养学                       生对技术设计应以人为本的理念。

2、加深对技术设计的艺术美、技术美及文化性的理解,增强技术设计的道德责任观念。

3、通过对设计原则的理解,形成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技术原则观。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主要阐述了设计原则的基本概念及其辨证关系。设计原则既是设计应遵循的标准和规范,同时又是技术评价的基本手段和尺度。本节阐述的七个原则(创新原则、实用原则、经济原则、美观原则、技术规范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道德原则)在先后顺序上,并非按重要程度而呈现,没有谁比谁更重要的问题。但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不分主次、面面俱到;应在设计原则的讲述分析中提升出设计的灵魂,再重点分析阐述。

三、教学对象分析:

作为高中生对生活中的技术产品,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有了一定的评价意识和评价标准;在便携式小凳子设计过程中,学生也已运用了某些设计原则。只是对这些设计原则的理解和运用是感性的、不全面的。

四、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1、理解设计原则及其相互关系

2、学会用设计原则评价常见的技术产品。

(设计的一般原则是设计评价和设计应遵循的重要依据,贯穿教材的始终。因此,理解设计原则及其相互关系、学会用设计原则评价常见的技术产品,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技术素养的体现。)

(二)难点:在设计中,如何正确处理设计原则之间关系。

(在设计过程中如何权衡设计原则之间的关系,是衡量一个设计可行性及设计价值的重要方法。缘于高中生的世界观、技术观尚不健全,如何正确处理设计原则之间关系,就成了本节的难点。)

五、教学策略:

本节课教学主要由教师通过实物和多媒体手段设置学习情境,并加以引导,让学生在过程中自主探究、自主建构设计原则知识并形成能力。以便携式小凳子为主线案例,其他实物和图片为辅线案例,贯穿教学始终。主要教学思路为:回顾设计过程(引入情景)     合作探究(设计因素)     归纳明晰(引入新课)      自主发现(设计原则)     分析探究(辨证关系)      正确处理(原则关系)      能力展示(作品点评)     总结提升(设计灵魂)。考虑到设计原则间的内在联系,不宜拆开教学。因此,本节安排1课时。

六、教学资源:

便携式小凳子(学生设计作品)、其他技术产品、多媒体课件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