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
2019-09-24
使用词语指代(包括指示代词的指代和非指示代词的指代)的目的是为了行文的简洁。它在文中使用很多,而且运用灵活,它可以指代一个词、短语、句子,甚至整个段落。如果对词语的指代内容没有搞清楚,就会影响对文意的理解。特别要注意,非指示代词的指代,考题是以“理解含义”的提法出现的,如[案例2]。概括词语指代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在词语的前面,但也有少数的在词语的后面。如: 我极其盼望,并且感到有这样的需要,将来能把我所根据的一切事实和参考文献,详尽地刊印出来。(“这样”指代的内容是划线句) ⑵非指示代词内容的判定,既测试理解词语的能力,更测试理解语句或段落内容的能力和概括能力。首先要理解词语的含义,然后从理解内容入手,理清语脉,才能准确地找出指代内容。如: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不忍耳闻。(首先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然后在课文上下文里寻找,再进行概括。“惨象”指“三·一八” 执政府虐杀群众的惨案。) ⑶找出所指内容后,有时不能完全照搬原文(有的甚至根本无原文可搬),要加以概括,不多也不少。如: 过去的两点错误认识是把语文课看成一门传授知识的课,因而要以讲为主。在读文言文的时代,自然逐字逐句大有可讲,到了读白话文的课本,就“从逐句讲解发展到讲主题思想,讲时代背景,讲段落大意,讲词法句法篇法等等,大概有三十来年了。可是也可以说有一点没变,就是离不开老师的‘讲’而且要求讲‘深’讲‘透’,那才好”。“我想这里头或许有一个前提在,认为一讲一听之间的事完成了,像交付一件东西一样便当,我交给你了,你收到了,东西就在你手里了。” 先判断“前提”一词所指代的范围,应是它之后的整个比喻,但含义还不够明确,还应该理解比喻句的含义,进而理清语脉,即比喻句在文中的作用。它论证本段的论点(第一句),然后根据“前提”的含义、比喻句的意思及在文中作用加以概括。答案是:把教学(语文课)当成单纯传授知识。 ⑷指代内容概括后,要用“代入法”检验,因为既然是指代,就完全可以用概括出的内容替换原词语。这是防止失分的好办法。 3.词语的情景义 情景义,是指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派生出来的临时义,离开了这个语境,这个词语的临时义也就消失了。这种词语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理解这类词语的含义,首先是明晓它在语境中如何产生的。大致可分为二类:一类是词语因比喻、反问、借代、改变词语的感情色彩等修辞手段而产生的新义;一类是词语在语境中作远距离引申而产生的新义。如: ①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市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包身工》(褒词贬用而形成,即运用了反语) ②(小林全身被淋得像落汤鸡)“啊小林!你怎么选了这么好的时间来,快进来坐。”(诙谐性反语形成,意即“坏天气”) ③“用不着惊动警察老爷,”侍者说,嗓音油腻的像奶油蛋糕,眼睛红得象鸡尾酒里浸泡的樱桃。《警察与赞美诗》(油腻,指含油过多。文中为通感用法,即用形容味觉的“油腻”来形容听觉:这侍者的嗓音让人听着就象吃了奶油过多的蛋糕,粘粘乎、腻腻的浑浑浊浊之的感觉。) ④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有两个姐姐赞成。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几个孩子买好啦,可别太多,吃多了可会生病的。”(“伤胃”原指胃受损伤不舒服。在文中是委婉说法,“怕伤胃”实际上是指“怕花钱,不吃”的意思) ⑤这封信使我们家里人深为感动。于勒,我们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分文不值”原指物品毫无价值,在文中被移用来形容人“一无是处,坏到极点”) ⑥一个作家如果在语言应用上从来没有苦闷,从来不曾对语言进行过斗争,我敢断言:他不会是一个好作家。(“斗争”原有“努力奋斗”之意。文中是在这意义上作引申而产生新义:摒弃语言的苍白贫乏而追求鲜明生动所作的努力。) 因此推断这类词语含义,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a.理解词语的原义,因为词语的情景义总在原义的基础上或作引申,或作比喻,或移用,或大辞小用,或反语等形成,只有理解原意才能推断出它的情景义。如“慈祥”的原义是“慈善安详”,文中作反语,故释为“残忍”。b.把握语境意义,因这类词语的情景义总是在语境中产生的,语境中或多或少,或明或暗的包含着。如①句中“到菜市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②句中“全身淋得像落汤鸡”;④句中“她怕花钱”等都直接或间接揭示了词语的情景义。c.要明确产生词语情景义的类型,是修辞手法形成的,就根据修辞去推断它的含义,是比喻就分析它比喻什么,是借代就分析它借代什么,然后概括;是引申形成的那就理解原意,然后根据语境义加以概括明确。d.有的还要联系语句或作品的背景材料。如:“(司马迁)觉得他已经身废名裂,要抒发心中郁结只有这一条道路。”“身败名裂”是成语,句中为什么要将“败”改成“废”呢?联系司马迁受宫刑的遭遇——废人,就不难理解了。 4.词语的表达作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