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创新训练使用指导 一、使用指导 本栏目按文中多义词的含义、词语的指代内容、概念的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情景义和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这样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归类编排的,其中中间三类为重点。力求覆盖全面而又重点突出。宜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同时教师在讲解分析时,要按类来分析,归纳和补充,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务必通过训练和教师的指点,使学生形成语境意识、依据词语原义引申推断意识和各类题的基本思路意识。 二、备考创新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两个“野蛮”的含义 我认为,不消除这种野蛮和不文明现象,不消除这种对待科学和文化的野蛮态度,我们就一步也不能前进。 [解析]此题是多义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多义词含义的理解,还可从词语搭配的角度分析。第一个与“不文明”并举,应与“不文明”同义,第二个分别与“科学”“文化”反义,然后结合“野蛮”的原有义项分析。第二个的词义已经具有一定的情景义了。 [答案]前一个“粗暴蛮横”,后一个“愚昧落后”。 2.下文中“这种比较”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太阳水”是研究人员对太阳光进行光谱分析时在1微米~10微米的吸收光谱线中发现的。在实验室条件下(温度为1000k),在这一光谱区内便能发现水。遗憾的是过去从未进行这种比较,因为没有人能以如此高的分辨率在这一光谱区内进行观察。 a.太阳光谱线中1微米区与10微米区的比较 b.实验室条件下光谱线中1微米区与10微米区的比较 c.太阳光谱线与实验室条件下光谱线的比较 d.太阳光谱线中1微米区与10微米区与实验室条件下光谱线中1微米区与10微米区的比较 [解析]此题考查代词的指代内容的判定。先找出“这种”所指代内容的范围:是前面两句;“比较”,应是指对太阳光谱线的分析和实验室条件下对光谱线的分析。再对照选项比较选择。造成失误原因主要是未注意文中“这一光谱区内”这一解题的关键词语。它指代前句的“1微米~10微米的吸收光谱线”,指明实验室分析的前提,且指明是区间而不是对比。其实从区间号“~”,也可排除a、b两项。 [答案]d 3.下文中划线处“影响”一词的含义是 即使穿过普通的透明材料,比如玻璃或水,光速也会略微降低,因为光会与组成材料的原子相互作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影响是微弱的,并且任何加强这种影响的试图都会导致光的吸收。因此,重要的是使光的速度变低,而且不至于被吸收。韦尔奇博士通过小室做到了这一点。这种方法把铷原子置于一种非常微妙的量子状态中,在这种状态下铷原子不能吸收光。同时两束光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另外一束波长很长的光,这束光的传播速度比原先两束光的传播速度要慢得多。 a.普通的透明材料使光速降低 b.光对于所通过的材料的原子作用 c.两束通过细微调节的激光的干扰 d.小室中热的铷原子减慢光速的效果 [解析]此题实际上是对“影响”一词的指代内容的判定。文中共有两个“影响”,含义应该是一样的,由于划线句是承前一句来说的,而前一句是个前果后因句,句意重点在前一个分句(果),这样正确的选项就出来了。可见解此题的关键:①明确题目“含义”实际上是指词语的指代内容;②能迅速抓住“这种情况下”来分析;③能够明确复句中句意的重点在哪里。 [答案]a 4.写出下文中“谜”所指的内容 祖父长年在风雨里辛苦,祖母每天在茶饭里刻苦,他们明明知道要滴下眉毛上的汗珠,才能捡起田中的麦穗,可为什么要感谢天呢?我,一个孩子,混吃混喝,我却为什么不感谢天呢?——这个问题在我心中一直是个谜。
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
2019-09-24
理解词语的表达效果是理解词语的高要求,即揣摩词语的情味、色彩等附加意义及在文中的修饰作用。其主要作用有: ⑴形象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叙事、写人、绘景中鲜明、具体、生动传神和形象性作用,含色彩性、音乐性等。如“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出,仿佛七幅闪光的黄锦,直铺下去………”加点词不仅起准确作用,更有形象性作用,表现出大水的气势、壮观、声威。还有如叠词就具有音节美的作用。 ⑵表达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等。如“在我们的母亲河流长江上,第一次为这样一种大自然的伟力所吸引了。”“母亲”一词渲染出一种十分亲切的意味和诚挚热爱、自豪的思想感情;而“伟力”突出了作者为长江壮丽而倾倒的感情。 ⑶精确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表达概念方面的准确恰当,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在表意的精确、严密方面的作用。如前面所举的“跃”、“铺”字就有准确的表达作用,而如“错误常常是成功的先导”,“常常”就是表达严密。 ⑷结构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全篇(或段)中的地位和点题、照应、过渡等方面的结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