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归纳与思维拓展使用指导 一、使用指导 本栏目是在“案例探究”的基础上围绕本专题涉及到的知识进行的系统总结与拓展。一是梳理出知识网络,二是从知识网络的介绍中系统总结解题的原则、思路和方法。教师使用时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不同类型考题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思考和解题方法,而且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总结归纳。 二、知识归纳与思维拓展 本考点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研究历年的高考试题,高考所考的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主要有这样几种类型:①多义词在文中的含义;②文中学术概念的含义;③词语的指代内容;④词语在文中的情景义(或称词语的临时义);⑤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在最近几年的高考中,②③④种类型出现最多,尤应重视。 1、文中多义词和学术概念含义的判定一个词语在语言中不是孤立出现的,总是要跟其他词语组合成句才能表达某种意思;反过来看,上下文中总是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包含着这个词语的含义,或者制约着这个词语的含义。所以解题时一定要有语境意识,把握上下文的意思,根据这意思去体会、推断、确定词语的含义。这是解答所有“文中词语”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多义词的在文中的含义,用此法就不难。 学术概念,在科技文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词语,是阅读这类文章必须理解的,否则就不能读懂。但正因如此,科技文对文章中的核心概念一定会作解释。解题的关键是要明白,概念的含义就是概念的定义,而定义就必须揭示出本质属性。明确这一点,仔细研读原文,对照选择肢(考题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仔细辨别,就容易正确选择。 2.词语指代内容的概括
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
2019-09-24
[解题思路]解此题首先要明确这个词语是比喻用法。比喻什么?作者把即将逝去的20世纪比作“古典”,这容易。“夕阳”比喻什么?这可从二个方面去分析:从联系“夕阳”的原意分析,应是比喻即将“逝去的旧文化美学”;从第二节最后的冒号分析,第三节是对第二节的具体说明,“夕阳”当是“未被现代文明所浸润的文化遗迹和自然景观”。综合这两方面的分析,答案就出来了。 而这个词语的表达作用,可联系“夕阳”的词义和比喻的表达作用来分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个意思在文中是很浓的。一方面对表达了自己对“古典的夕阳”追逐、喜爱和留恋之情,一方面又流露出哀婉之情、苍凉之感。 [参考答案]①即将逝去的未被现代文明所浸润的文化遗迹和自然景观。②形象地表达作者对即将逝去的旧文化美学的追逐、喜爱和留恋、哀婉之情。 [评点与探究]本题从理解词语的情景义(或称临时义)和词语表达作用的角度,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 所谓情景义,是指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派生出来的临时义。理解这类词语的含义,重要的是把握语境,因为它是在具体语境中产生的,受语境的制约,语境中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包含着它的意思,“古典的夕阳”的前后语句就解释了它的含义。同时,情景义是运用了修辞手法或由原意引申而产生,所以应结合词语的原意或修辞手法来推断、概括。“古典的夕阳”的理解,就是从原意和比喻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概括的。 理解词语的的高要求是揣摩词语的表达效果。一般可从形象性作用、表达情感作用、精确性作用和结构性作用等角度,结合语境进行分析、概括。